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剑平 曾佰龙
在全省144家省级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挺进前8名,还是省政府表彰的5个真抓实干园区之一,邵阳经开区凭什么?
1月6日,记者走进该园区,通过现场见闻寻找答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让营商环境如同“阳光雨露”催生“万物生长”。
真心实意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
邵阳经开区骨干企业拓浦精工总装车间,30秒下线1台智能电饭煲。拓浦精工产品远销28个国家,价格最贵的一款产品卖到了800美元。2022年,生产经营逆势飘红,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拓浦精工行政总监王晓军说,企业产销两旺,真要感谢肖薇。肖薇曾是拓浦精工驻企联络员,前不久邵阳经开区重新分派驻企联络员,她被派往了另外的企业。
王晓军说起肖薇的驻企故事:“企业装路灯需要特种车辆,她发动老公找来特种车辆;企业职工子女需要就近入学,她帮忙联系学校;疫情期间企业封闭式管理,我没有换洗的衣服,她按照老公的身材给我买来了衣服;她在企业微信群看到员工诉求,总是热心主动‘揽活儿’……她就是照进企业的一束光。”
肖薇笑着说:“我把企业职工当‘家人’,企业也不会把我当外人,每次来到企业车间,他们都会跟我打招呼,叫我一声‘薇姐’,感觉大家就是一家人。”
距离拓浦精工不到1公里,是以阳光发品为骨干建设的邵阳发制品产业园。园内有30余家发制品企业,多数都是出口创汇大户。阳光发品董事长黄永祥说:“因为80%的市场在国外,受全球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经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驻企联络员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穿针引线’,为企业纾困,给了企业发展信心。”
湖南日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小有名气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商。该公司新员工对政策兑现办理工作不熟悉。驻企联络员鞠科武主动承担起“全程代办”工作,帮助企业整理资料,对接相关部门走流程,每周向企业负责人反馈一次工作进展情况。企业负责人刘志勇说:“有了驻企联络员的帮助,对接经开区相关部门办理相关业务,既不要操心,也很放心。”
肖薇、鞠科武是邵阳经开区驻企业联络员中的典型代表。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该区新派遣的263名驻企联络员,服务园区700多家企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联络员都是在职在编干部和园区平台公司副部长以上管理人员,都是各部门的精兵强将,他们在企业既是宣传员、协调员,又是联络员和调查研究员。
邵阳市副市长、邵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亚亮说:“我们开展驻企联络服务工作,就是要真情帮扶助发展,聚智聚力破解一批企业‘急愁盼’‘卡脖子’‘老大难’的问题,变定点服务为精准助企,真心实意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
“他们是拼命三郎,留住了企业的心”
邵阳经开区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把优化营商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支持骨干企业不断创新、做优产品、拓展市场,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眼下正值寒冬,邵阳经开区内却热火朝天,智能厂房鳞次栉比,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记者在邵阳液压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新建的标准化厂房、研发办公楼、员工宿舍楼已经封顶。邵阳液压是邵阳经开区的骨干企业,也是邵阳市目前唯一的上市企业。
邵阳经开区规建局局长黄建杰踩着泥浆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邵阳液压项目施工现场,向邵阳液压副董事长宋超平询问项目近况。“企业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原材料现在运输通畅吗”“用工有没有遇到困难”……
“困难都解决了,项目进展迅速,今年3月能保证投产。”宋超平说:“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前些天政府得知我们的建筑材料进不来,立即帮我们协调上游企业,实行封闭式运输,减少了企业人力成本。他们是拼命三郎,留住了企业的心。”
黄建杰说,为了在项目上抢进度,邵阳经开区按照“四个一”服务标准,即一个项目、一名联点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名联络员,对所有在建项目审批、建设等环节提供一对一服务,全面开展“全程代办”服务,做实项目前期工作,让企业少跑腿、审批更高效。2022年共对45个重点项目、57个区重点项目开展帮代办和跟踪服务,受理并办结帮代办事项183项,全部按时办结,满意率达到100%。
在邵阳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大厅办理业务的企业并不多。该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2022年“一件事一次办”共计办件8550件,办理率达100%;该区本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共计受理各类审批事项2266件,办结2266件,好评率100%。邵阳经开区营商环境测评在全省排名前十。
【基层声音】
邵阳经开区驻企联络办副主任蒋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邵阳经开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用充足的“阳光雨露”,帮助企业走出疫情“阴霾”,茁壮成长。
驻企联络服务工作是优化营商的重要抓手。在邵阳经开区,每天都有驻企联络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基本上做到了“企业需要,随叫随到。”截至目前,联络办还未接到过一起企业投诉事件,驻企服务测评满意度达到100%。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为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发展壮大注入澎湃动力,为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记者手记】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定力
曾佰龙
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世界鞋都、世界打火机之都、特种玻璃谷……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市,邵阳近些年一直在追求产业转型“高、新、特”。邵阳的实体经济正在向高处看,往远处行。华丽转身的老工业城市邵阳,有了国家级园区邵阳经开区的支撑,已经有了产业新城的模样。
一个地方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保持定力。在邵阳经开区采访,记者感受到该区党员干部的干事激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鱼水深情”。邵阳经开区的党政干部一棒接着一棒跑,众擎易举,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