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小英 蒋剑平 夏建敏 王茜霆
“家中的自来水水质好、水量足。”“今年遭遇大旱,我们一天也没停过水!”……近日,笔者走进武冈市了解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情况。所到之处,百姓解决用水烦恼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武冈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从前,全市因存在集中供水率低,区域供水不平衡、部分地区水源缺乏等突出问题,老百姓要么年年“喊渴”,要么感叹喝不上好水。近年来,武冈市委、市政府长远谋划、大胆改革创新,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精神,打破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大力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随着一根根供水管网延伸,一座座水厂扩容改建,一股股优质的“放心水”流入广大农村地区,流进千家万户。到今年底,武冈市一举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水、同质、同价、同服务”,饮水安全覆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已达93.5%,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做法和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长远谋划,一次性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难
走进武冈市三自来水厂,制水工作平稳有序。
“我们目前日制水5万吨,稳定为城区4个街道和周边5个乡镇供水。”厂长邓成高说。
如今的武冈市三自来水厂是整合原城区一、二、三水厂扩建而成,按日产水10万吨规模建设。水厂以威溪水库为主水源、大圳主干渠为备用水源,配套建设备用水源输水管28公里,大管网与市内其他3个大水厂相互联通。邓成高表示,管网联通设计,全面提高了用水保障率。
近年来,武冈市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但集中供水率低、区域供水不平衡、部分地区水源缺乏等问题仍旧突出。2018年,武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是民生大事,要彻底解决!”当年,时任武冈市长、现任武冈市委书记的唐克俭掷地有声地说。
致力于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武冈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组织300余人的调查组,历时3个月走遍村组院落,走进千家万户,对全市饮水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编制完成全市取水源(点)标注图,并对所有村组的水源情况、管网情况等一一建立工作台账。
通过精准摸底,武冈提出解决饮水安全的三大模式。
“互联互通”模式,以威溪水库等4个中型水库水源为支撑,扩建三水厂二期、新建东风、高原、孔家团3个农村规模化水厂,铺设669.76公里供水主管网,解决水源单一和人口密集区季节性缺水风险较大的问题。
“提质改造”模式,以39个“千吨万人”工程为基础,完善设施设备、延伸管网,解决供水质量不高和196个村的自来水覆盖问题。
“水池水井”模式,以原有取水点和新开辟水源为手段,改建或新建水井、水池,解决边远偏僻山区农户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新建8座加压泵站和676.69公里输配水干管,与村镇管道并网。
“我们3个模式同步推进,通过扩建、新建自来水厂,全市目前日制水能力已达18万吨。管网延伸、管道并网让全市各片区间实现相互应急补水,80余万老百姓的饮水难题一次性得到解决。”武冈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总指挥长蒋万华说。他介绍,得益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大水厂的投运和大管网的联通,尽管今年武冈市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农村地区大部分饮水水源枯竭,但往年依靠当地政府用消防车、环卫车送水的情况很少发生。
“长远决策、一次性施工,让武冈市至少提前5至10年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饮水安全全覆盖。”邵阳市水利部门一位专家评价道。
创新PPP融资模式,破解资金投入难
2018年,武冈市委、市政府着手谋划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预计总投资8亿余元。而当年武冈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才10.5亿元。面对严峻的资金压力,如何破局?
该市将盈利能力强的城镇供水项目与盈利能力弱的农村供水项目打包,采用“BOT+ROT”的PPP模式,通过招投标,获得湖南省水利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家国企等社会资本参与。
按照合同,项目由武冈市政府占股25%,社会资本方占股75%,共同组建特许经营公司——湖南武冈湘水水务有限公司。其中,湖南省水利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融资,主导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工程施工,武冈市政府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协调。这一模式在全省尚属首创。
蒋万华介绍,采用PPP模式,让武冈市政府出资5018万元,便成功撬动8亿元大项目。且投资风险锁定于项目本身,既有效化解了政府债务风险,也解决了政府自身财力有限的难题,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020年11月,PPP项目合同内容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全部乡镇及绝大部分村。今年,针对地势高、地方偏远的个别村组,武冈市又投资1.8亿元,实施农村11个供水工程提质改造及管网延伸项目,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
专业队伍施工,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锣鼓喧天,鞭炮声声。2022年12月20日,武冈市稠树塘镇甘田村迎来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延伸主体工程调试通水的好日子。村民纷纷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还编了顺口溜:“清甘泉,润心田,饮水无忧万家欢。政府为民办实事,党恩不忘记心间。”
“甘田村山高地形复杂,从前年年缺水。现在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延伸覆盖整个村,大家都有水喝、有水用啦!”村民李先贵乐呵呵地说。
甘田村通水,标志着武冈市乡镇11个供水工程提质改造及管网延伸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湖南建投百舸水利武冈供水项目负责人文智敏介绍,到12月底,全市管网工程、泵站及清水池可以全部调试完成,实现通水。
“武冈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工程原计划2025年完工,能提前至今年底,是得益于我们坚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蒋万华说。
武冈市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省水利投资公司等国企参加建设管理,组建省属国企控股的湖南武冈湘水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营运、管理等工作。政府与国企强强联手,有力保障了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也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身份不改变和社会稳定。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点多面广,工程矛盾化解任务繁重,为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武冈成立专门的项目指挥部,协调各乡镇一把手参与其中,推进问题快速解决。4年来,协调处理各类纠纷近300起,没有引发上访事件。
“省水投”通过外引内培以及向沿海学习方式,快速打造专业团队,推进项目建设。
施工过程中,公司提高管网覆盖面,实现供水从城到乡、从乡到村、从村到户的协调并进。同时,委托省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以不同设计风格融合当地景观,实现“一个水厂、一个景点、一个地标”目标。
文智敏介绍,项目公司还发挥专业方面的优势,建设中通过反复论证、不断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建设投资比初设节省4500余万元。
打造“数字水务”,城乡共用优质水
在位于稠树塘镇的武冈市高原水厂,制水员张云每天借助智慧水务调度中心的数字水务指挥系统,查看水源地、水厂、加压泵站等各个部位水运行画面及关键数据。“整个水厂的管网分布、各个村总表的位置和水质参数等情况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参数出现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预警,我们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即可。”张云说。
为确保提供优质供水服务,武冈改“传统水务”为“现代水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强化水源地水质、水厂、管网、用户在线监测,实现水源地到用户终端的全程监控。全市水质达标率100%。
“智能化管理省时省力,还节约成本。”湖南武冈湘水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柱霞介绍,武冈整合城乡全部国有存量水厂,移交给武冈市湘水水务公司统一管理,公司借助智慧水务,采取“全天候、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对城区老旧管网进行了地铺式探查,对查出漏点进行维修。同时,对供水管网进行压力、流量的监控,配合分区计量,大大降低了漏损率。目前全市管网漏损率降到了17%。
企业机制活了,抗风险能力增强,为民服务水平提高,广大群众对供水的巨大变化赞叹不已。2022年以来,全市自来水新开5011户,其中农村1275户。“每天申请开户的村民络绎不绝,本月排队的已有60余户。”稠树塘镇跃进水厂厂长唐新华说。他介绍,目前已有4000余户村民到该水厂开户。
武冈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走出了一条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同水、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四化四同”新路子,使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这个创新意识强、民本色彩浓、社会效益好的“武冈模式”,受到省市水利部门的高度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