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静 补蒉华 周 静
“这些打包好的农药瓶、废旧农膜、废弃秧盘,通过垃圾中转站压缩后送到有害垃圾集中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焚烧发电。”2022年12月28日,在南县乌嘴乡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归集点,南县农业局农药管理站站长谢德怀指挥环卫工人们将整理好的废弃物打包送上运输车。他介绍,今年南县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目前已清理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310余吨。
农药包装物品如果散落在田间,会对土壤和地表水造成长时间的污染。南县建立“使用者离田捡拾,农资经销门店归集,县乡定点收集,分类处理”的县、乡、村、农户四级回收处置体系,选取120户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完善农资购销台账、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台账,探索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积分制管理、有偿回收、折价兑换农药等新模式。
这是南县多元治理生态“包袱”,积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的生动体现。2021年,南县被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26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地区”之一,是湖南省唯一试点县。南县立足“三农”实际和发展需求,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薄弱领域、重点区域着手,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面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县推进工作。
在乌嘴乡罗文村的千亩油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追施肥料、培土壅根,以增强油菜冬季抗寒能力。“我们给油菜追施的肥料,都是来自畜禽粪加秸秆发酵而成的绿色生态有机肥。”罗文村党支部书记张丹说。
作为中央耕地轮作试点的产油大县,2022年南县油菜种植面积达57.8万亩。为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2022年6月,南县以创建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县为契机,以降低化肥使用量为突破口,积极构建“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生态平衡”的农业系统,大力推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用养殖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废弃物作为原料,采用畜粪发酵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机器粉碎、筛选、打包,制肥还田,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改良土壤,提升地力。
“采用这种模式亩均化肥用量可减少约30%,油菜产量可提高5%左右。” 南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负责人邹自峰介绍,根据实验数据,采用这种方式,油菜可增产5%左右,水稻可增产3%左右,南县稻虾米、广利源生态水果等农产品品牌均实现溢价销售。
2022年冬季,南县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覆盖至全县油菜种植基地。目前,南县已逐步发展形成养殖场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县堆肥施用量4.16万吨,液肥施用量7.18万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在青树嘴镇沙港市村农学片“三池两坝”技术示范点,近千亩水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此项技术采用“外封闭内循环”模式,净化了收纳300多户村民生活废水的7条通湖渠道过水。“三池两坝”技术是南县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出的“十大生态技术”之一。该县以“源头治理、循环利用、中端拦截、末端治理”思路,推出了包括“三池两坝”、测土配方施肥、稻油(菜)水旱轮作等在内的十大生态技术,集中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八项治理”工程上发力,构建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生态平衡的农业体系。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南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源头防控为主,以粮食安全生产为底线,从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防控等3方面持续发力。2022年,全县化肥农药实现减量增效,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减少2%以上,农药施用量实现减量1%的目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比例提升。在大通湖流域布置自动监测系统19套,在全县域内布设水质采样监测点62个,监测指标符合有关要求。以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设田间储粪池7处,实施完成绿色循环种养项目1个,共收集处理畜禽粪污制成粪肥还田量11.72万吨,其中堆肥4.12万吨、液肥7.6万吨,还田面积10.6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