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宜居宜业两不误 和美乡村入画来
——新邵县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远眺新邵县城。 李晓琳 摄

  干群齐聚院落里,桑树底下话“桑麻”。

  黄桃丰收,村民喜笑颜。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杨能广摄

  寸石镇南岳村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

  山清水秀生态美。李晓琳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邵县委宣传部提供)

  ■ 陈仕球 郑丹枚 李文娟 肖斌辉 陈建长

  磅礴龙山,亘古绵延入画里。

  八洲之城,继往开来谱华章。

  隆冬时节,穿梭于新邵县的田间乡野,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干净整洁,一个个产业项目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要以过硬措施、过硬作风、过硬成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打造‘产业优、颜值高、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12月7日,在新邵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新邵县委书记陈历贤掷地有声地说。

  近年来,新邵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人才越聚越“多”,发展难题越来越“少”

  12月19日,夜幕降临,新邵县寸石镇寸石村的“星期一夜校”准时开始,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学习最新的政策理论知识,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

  会后,对于村民提出的问题,村支两委迅速行动,一项项抓落实。随着一批“急难愁盼”被落实、一项项政策入脑入心,寸石村村民的精气神焕然一新,发展冲劲十足。

  “不论是乡村发展,还是精神文化活动,大家商量着办,村民们参与度越来越高,积极性越来越强!”寸石村党总支书记陈杰欣喜地说。

  “星期一夜校”是新邵县围绕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更好地贴近民心、搜集民情、为民服务的创新之举。

  自去年4月启动以来,新邵县创新开设“星期一夜校”,把每周一晚上定为干部群众集中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5小时,引导干部群众从牌桌、酒桌转向书桌、讲桌,利用闲暇时间大家聚在会场里、院落中,一起学习、讨论、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原则,县级领导每月一次到分管部门、联系乡镇领学述学督学,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确保走深走实。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纷纷利用“星期一夜校”平台,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并结合“院落会议”,将“星期一夜校”课堂延伸到村组、院落和网格,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截至目前,新邵县累计举办“星期一夜校”1.68万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70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5000余个。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和组织保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新邵县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振兴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组织保障。

  该县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和村支委成员15676人,参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网络培训班;实施人才培养“尖峰行动”、人才下乡“星火行动”、人才回归“春晖行动”,选派219名科技特派员,组建15个乡镇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吸引乡贤返乡创业,招引46名能人返乡创业。培养人才送技下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636人,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3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168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水。

  为充实乡村振兴一线力量,新邵县选优配强乡镇、村(社区)干部,乡镇领导班子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干部占93.18%,35岁以下干部占43.18%;强化驻村帮扶,对已脱贫村、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选派省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181个,对其余村选派联村科级干部232名,对已脱贫人口继续安排结对帮扶干部9383名,实现村(社区)和脱贫群众全覆盖。推动干部下沉乡村振兴一线,严格实行GPS手机定位签到,有效杜绝“走读式”驻村现象发生。

  “结对帮扶人为我落实了整户低保、危房改造、就业信息推荐等帮扶措施,如今我们一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均有保障,日子越过越好!”新邵县坪上镇竹山村村民罗秀玉笑着说。

  党建引领,尽锐出战,继脱贫攻坚战后,一场乡村振兴攻坚战在新邵全域打响。

  集体经济越来越“旺”,群众腰包越来越“鼓”

  深冬时节,沿着金龙山陡峭的盘山公路上行,便来到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只见宽敞平坦的道路旁,一座座造型端庄的农舍依次排开,房前屋后绿树红花,分外别致。“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小河,爱上了小河,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旅游胜地。”小河村村支书刘冠华言语里带着几分自豪。

  然而,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严重落后,这里被称为新邵县“小西藏”,怎样改变“一穷二白”的局面?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立足自身野生茶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优势,以野生为主导,形成“春茶、夏桃、秋枣、冬木耳”的四季产业,配合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收20万元,更带领全村群众通过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增收,全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3500元增长至12000元,小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得益于当地旅游的发展,村民周秀在自家里开了农家乐,仅去年一年就收入8万余元。“现在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日子越过越舒坦。”周秀对未来充满希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抱着这样的高度认识,新邵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新邵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突出了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消薄任务目标,并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指导“薄弱村”制度,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

  下发《关于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通知》,整合专项资金2100余万元,为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村级人才培训、项目资助、以奖代投、进步奖励等多种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并指导各村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方案。

  去年,全县共有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今年118个村薄弱村全面消除。截止目前,全县经营性收入总额为4645.37万元,村平11.24万元,同比增长72.9%。

  严塘镇白水洞村依托坚强的基层组织、良好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紧紧围绕建设“风情白水、美丽白水”目标,充分发挥 4A 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产业。一方面,突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栽种黄桃、西瓜等11种水果的月亮湖基地,无花果采摘基地,太空莲基地,南方苹果、红心柚、东魁杨梅种植基地,吸引了大批游客上门观光、采摘、体验。另一方面,注重乡村旅游休闲项目推进,打造多看点。辖区内珍稀植物园,棠溪河赏花点,文化广场,农事体验中心,烧烤露营基地和民宿客栈等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卡地”。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白水洞村党委书记周萍介绍说,去年该村集体经济仅10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70万元。

  潭溪镇玄本村根据当地种植高粱的传统和优质山泉水的优势,利用闲置的老村部场地建起酒厂;将长期闲置的30多亩土地开发成水产养殖中心,养殖银鳕鱼、中华胭脂鱼等名贵鱼种;将光照较好的100亩缓坡山地开辟成果园;在交通便利的县道边建起了百亩菜园。有效推进“两园一厂一中心”建设,走出一条集酿酒、果蔬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

  寸石镇南岳村建成了2200平米标准化农贸市场,既治理摆摊设点的乱象,保持了交通畅通,又以摊位租金和服务管理壮大了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向邻村引水,办南岳村村集体自来水厂,农村水价低廉,既保障群众用水和基本利益,又可适当收取自来水费的差价和申报初装费用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农贸市场和自来水厂管理,南岳村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能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带动农民致富,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新邵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谭中凡说。

  如今的新邵,村级集体经济正“百花齐放”,一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乡村面貌越来越“新”,村民日子越过越“美”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是旱厕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走进新邵县寸石镇南岳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街角巷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在垃圾有人清,污水有了‘家’,厕所也城市化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从曾经的其貌不扬到如今的颜值刷新,南岳村的华丽转身,正是新邵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新邵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举全县之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树典型抓示范,充分调动村民自主性,扎实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等行动,努力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每周星期五下午全面开展的“星期五打扫除”活动,更发挥了党员干部带动、引导、督促群众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作用。

  12月16日下午,在新邵县潭府乡,数十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身穿红马甲纷纷走上街头、深入院落,拿着扫帚、铲子、撮箕、抹布等工具按照划分的责任区域,全力清除责任区内的卫生盲点和死角,清理污水沟渠,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其中。随着一处处卫生死角被消灭,一个个斑点被擦拭,一个个美丽乡村逐步呈现在眼前。“垃圾没有了,环境越来越好,这哪里是农村,简直比城里还搞得好哩!”谈起“星期五大扫除”,村民们的纷纷点赞。

  一系列举措让新邵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该县共拆除“空心房”6756栋,改造厕所25380座,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13座,清理陈年垃圾9.98万吨、水塘1017口、沟渠1483公里,建设村组道路1962公里,村村都安装了路灯,森林覆盖率达57.98%,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获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

  乡村美,不只是颜值高,还要有“内涵”。

  新邵县在全县全面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公德教育,以“乡风新不新、环境美不美、邻里和不和、公益为不为”为切入点,把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德教育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先手棋来谋篇布局,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提升农民精神面貌,促进乡风文明,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新邵县413个村(社区)全部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四会”组织,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严格规范婚丧操办事宜。“以前村里办一次白喜事,爆火连天,影响环境,还要花费10多万元。”寸石镇南岳村党总支书记石海泉说,通过开展公德教育,在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下,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杜绝。

  同时,新邵在县、乡、村(社区)三级分别开展“平安家庭”“文明卫生家庭”“勤劳致富家庭”“道德模范”等“四项评比”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各村因地制宜,通过“家风银行”“公德银行”“积分管理”“网格化管理”等为抓手,将文明新风有机融入居民生活的角角落落,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自觉塑形。

  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有了改变。“以前大家没事就打牌,现在跳跳舞、写写字,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富足。”新邵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新邵县上下早已凝聚起磅礴力量,铆足干劲激荡出发展豪情,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致力高质量发展,绘出一幅秀美的活力乡村新画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