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晗
水草萋萋、鱼翔浅底,河清岸绿、碧波如镜,湖面上野鸭觅食嬉戏,引得岸边游人驻足流连……11月26日午后,天清气朗,漫步长沙梅溪湖畔,冬日丽景美不胜收,“不用到远方,诗就在眼前。”居民感慨。
十年前的“梅子滩”,如今的“国际生态新城”,湖南湘江新区梅溪湖片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持续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强化产业导入,片区坚持做好“治水”文章、循环利用资源,将绿色生态的理念贯穿发展始终,用一泓碧水激活一城烟火。
源头控污,水环境“资源化”利用
治水先治污。记者走进梅溪湖(雷锋)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看到,干净整洁的车间,设备平稳运转,来自梅溪湖等片区的污水在进水闸门井中汇集。
“经过粗格栅、细格栅等工序预处理后,采用‘AAOA+MBR+紫外线消毒’污水处理工艺,将污水净化至地表准IV类水标准。”湘江集团湘新水务公司董事长张小春介绍,净化厂当前日处理污水量25万吨,纳污面积约73.93平方千米,服务包括梅溪湖国际新城、高新区及岳麓区部分区域约百万市民。处理过后的部分中水将作为市政公用水循环利用,大部分排入净化厂配套的人工湿地,自净后作为龙王港补水水源,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作为湘江新区首个环保型PPP项目,梅溪湖(雷锋)水质净化厂(一期)总投资约8.6亿元,采用“水务+分布式光伏”的应用模式,打造地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地下污水处理的“生态花园式”水质净化厂。数据显示,光伏每年可发电320余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00吨,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记者了解到,片区还规划建设5座区域能源站,利用污水源热泵“搬运”净化厂原生污水中的能量,为片区提供集中供暖,促进水环境的“资源化”利用。
四维治水,全面提升“绿色指数”
既要治污水,也要现碧波。梅溪湖的蝶变,得益于“控源截污、湖底清淤、生态护岸、种草养鱼”的四维治水模式。
“我们通过在环湖全域新建水质净化厂、人工湿地、污水溢流污染控制、河湖联通应急补水等一系列工程,彻底打通梅溪湖水生态长效运维的‘任督六脉’。”湘新水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立新告诉记者,前不久,梅溪湖环湖初雨溢流污染控制工程(二期)全线贯通,雨天15分钟内的初雨不再直排入湖,被收集输送到水质净化厂处理,有效解决了片区初期雨水入湖的污染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梅溪湖环湖初雨及溢流污染控制工程,被纳入了长沙市“一江一湖六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梅溪湖北岸环湖路顶管新建3.7km污水管、对现状环湖7处雨水净化区提质增效及环湖路市政排水管道清淤等。
如今,梅溪湖全湖水质已稳定在地表水Ⅲ类,中心水质可达地表水Ⅱ类标准,500万平方米的梅溪湖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人工湖泊治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