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展高校立德树人路径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甄 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大力拓展育人新路径,把立德树人内化到高校教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三全育人模式

  多方联动,实现全员育人。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主体优势,必须通过协调联动机制,汇聚专职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多岗位的育人主体力量,形成育人主体合力;要着力构建全员育人立体场域,实现“教书与育人”“管理与育人”“服务与育人”融合贯通。

  逐层推进,实现全过程育人。高校要将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机结合,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要找准“育人”与“成才”的心理契合点、感情共鸣点、价值结合点,使育人的理念、育人的内容、育人的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品格等全面发展的个性需求。

  多管齐下,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种育人载体的优势,深入挖掘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育人”要素,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与引导,将立德树人贯穿其中,真正做到落细落实。

  优化育人师资队伍

  提升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价值观的塑造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高校要不断涵养师德师风,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坚持德能同修原则,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要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的规则意识和法治素养,强化依法执教、规范执教的能力。

  激活高校辅导员的身份职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效能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立德树人队伍专业化的途径。高校要加大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素养培训力度,切实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育人本领,优化辅导员队伍的师资供给;要从制度层面规范辅导员育人职能,有效激发辅导员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内生动能。高校要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院系部门分工合作、全校党员师生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加强高校党组织育人与其他育人环节的积极有效互动,打造育人的共同体;要增强共青团、学生社团等基层组织的基础功能,积极宣传优秀党员在育人中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全校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设多样育人环境

  营造文化育人浓厚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高校要不断挖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元素,加大各类育人基地和文化场所建设。要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校庆等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积极营造向善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建网络育人新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培养受到一定影响,给高校育人带来了挑战。因此,高校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网络安全生态防护墙,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要完善网络育人体系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创建网络精品课程,打造红色文化高地,使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储备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价值观的新场域。

  搭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实践平台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场所,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能够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要坚持多元化和创新性有机结合,不断整合育人资源,搭建与时俱进的实践育人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演讲比赛、带领学生重走红色故地以及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组织学生编排展演红色情景剧等丰富多样的实践育人活动,使学生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不断得到锻造和升华。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