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机制创新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陆春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新时代湖南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须进一步围绕生源、师资、监督评价体系这三个教育活动核心要素强化机制创新。

  创新生源有序调配机制,激发义务教育发展活力。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公众又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导致择校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大中城市名校名师受追捧,小城镇、乡村地区、普通学校生源流失较为严重。鉴于此,应创新生源有序调配机制,充分激发教育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一是遵循合理划分学区原则。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科学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坚持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原则,坚持免试、免费、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促进学区内学校更加丰富多元、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完备学生择校借读政策。严格规范转学审批、借读审批,全力保障各类学校稳定生源。探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办学新模式,比如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队帮扶等,尽可能降低学生择校借读比率。对已经落户的外来务工子女,按照“入户一致”原则确定学区,安排入学。三是深化中学招生制度改革。比如,中学招生可实施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使普通学校学生有更多机会升入优质中学,有利于为“择校热”降温,有利于各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完善师资均衡长效机制,增强义务教育发展动力。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应着力完善师资均衡长效机制,以缓解中小学师资结构性失衡。一是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在安排教育岗位时,优先把学历高、素质好、年富力强、专业对口的师资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鼓励他们到“老、少、边、穷”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二是加强校际师资轮换。可探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定期流动轮换制,实现片区内部、集团内部、片区之间交流的常态化、制度化、高频化,使优秀骨干教师在更大范围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指导带动更多教师更好更快成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缩小校际间师资力量差距,并在实现区域内校际均衡发展基础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畅通教师成长通道。始终把教师培训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应依托科学的制度设计、明确的目标要求、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等,引领广大教师加快成长步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效能。应进一步优化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鼓励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是强化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考评。落实落细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围绕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五个方面重点内容对学校进行考评,确保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二是创新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考评。在评价主体上,既注重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评价,又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又注重师风师德、师生交流等情况;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提升传统评价体系的标准化、客观化,又注重借助新兴科技强化各学科的个性化、特殊化评价。三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五育”并举,围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达标要求进行考核,促进城乡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