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唯 唐兰荣 唐 曦
珠晖之美的背后,离不开基层治理的创新。
金秋时节,车辆驶入珠晖,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四好农村公路旁,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里穿梭。
进入村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村居楼干净整洁。同行的一位村民说:“珠晖很美,是一个随时可停下来拍照的地方!”
这些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是衡阳市珠晖区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个瞬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珠晖区创新推行“社区治理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物业管理法治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治理模式,培育了“心心相连 美美与共”“大树议事厅”“清风亭”等系列城乡治理服务品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刷新着城乡标准化治理的精神高度和文明程度。
打造“珠晖样本”
湾村旧貌换新颜
古香古色的东阳渡街道新坪村小礼组依山傍水,村口伫立着千年大树,是人们寻找乡愁的地方,但村中环境一直拉了后腿。
眼看着别的湾村建设得红红火火,村民不甘心。老党员沈光芒、抗美援朝老战士梁声发多次找村委会要“资源”,村党总支书记贺海军直言:“乡村治理要根据村民需求的变化来规划。”
有样学样!贺海军在与其他湾村工作交流时,发现“屋场恳谈会”非常有效。
去年6月,小礼组“屋场恳谈会”召开,把主动权让给群众,由过去“干部干、群众看”变为“大家议、共同办”,商量怎么把湾里建设得更漂亮,会上提议在组里建个休闲广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说干就干!”贺海军说,按照商定的方案,大家一起动手,不到半年时间,小礼组完全变了样。屋场前的休闲广场建成了,安装了健身器材和秋千,种上了鲜花绿植,健身步道铺上了鹅卵石,房前屋后扎上新篱笆,变得干净透亮。
后来,“屋场恳谈会”再次召开。“我认为还要设立一个凉亭”“在路灯杆上挂上红灯笼”……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于是,村民沈杰衡、沈杰亚送来木亭,村民梁建军送来红灯笼和彩灯,还有村民送来音箱、射灯、石桌等。村民的热情参与,为广场的建设增添不少光彩。
笔者还发现,新坪村设置了“心心相连 美美与共”乡村治理行动评议打分细则。据贺海军介绍,村里将乡村管理日常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以日常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励,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今年来,珠晖区扎实推进路面、街面、墙面等标准化管理,抓好清扫保洁、门店经营、车辆停放等日常管理,重点打造了107国道、衡花路、茶兴路等一批绿化景观廊道。累计在道路两侧补种树木、花卉2.6万余株、铺设草皮3万平方米,呈现出一幅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探索“善治之路”
老街巷子变网红
蓝天白云,艺术涂鸦,富有年代感的平房、院落。珠晖区苗圃街道保卫里,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打卡,然而这并不是景区,您肯定想不到,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旧不堪的老旧小区。改造后,颜值高了,功能丰富了,居民们幸福感更强了。
保卫里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70栋依山而建的小平房,由于年代久远,基础设施缺乏维护和管理,房屋老旧,墙面斑驳。苗圃街道按照城乡治理标准化要求,大力推广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划片入网、建好微阵地;走访入户、开展微行动;守望入里、设立微岗亭;恳谈入巷、推进微项目;服务入心、实现微心愿的“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深入挖掘老旧城区人文情感纽带,化解老旧城区里多巷密治理难题。
不久后,保卫里的巷子穿上了黄色衣裳,地面也油化锃亮,让人备感舒适与惬意的是,将门前区域与街巷的衔接处进行了休闲场景的打造,让人感受到街巷的亲近。
去年开始,墙绘师王亚丽又为保卫里的墙面做公益绘画改造,经常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火车、站台、车灯……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让原本单调的巷子多了绚烂的颜色和艺术的气息。王亚丽说,以天空为景,以墙作画,这些年我拿着画笔走遍了珠晖的角角落落,看见的是大美珠晖的十年巨变,天更蓝、水更清、绿更浓,大家的幸福感写在笑脸上。
“我们是老旧小区,周边没有合适的晾晒区域,有些居民在树上、电缆线或者健身器材上乱扯绳子晾衣晒被,不仅影响社区整体形象,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久前,在服务里社区,一场“苗圃大树议事厅”民生微实事项目调研活动正在进行。服务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菁说,社区以“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为抓手,推动“微网格大融合、微服务大文明、微建设大民生、微活动大舞台、微平台大智慧”特色治理试点,聚焦民生微实事项目,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建议262条,解决实事180余件。
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珠晖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自里巷工作法推行以来,累计走访群众近万次,摸清人文信息8000户,主动发现问题、受理诉求1800余个,解决问题1500余个。
激活“末梢神经”
文明创建添活力
每天,在东风街道前进社区的平安里小区,一批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映得小区别样美。
“劝导文明、服务卫生、宣传法治、帮扶群众……倾听百姓声音,了解群众诉求,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们绝不推诿;办不到的,就多方联系,全力解决。”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开展志愿活动为民服务,平安里小区成了前进里社区志愿者段少荣的第二个家。
“我们小区遇到问题社区管、楼长管、志愿者管,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生活在这里,幸福!”平安里小区居民刘叔英高兴地说。
前进里社区的变化,无疑是珠晖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推手,助推社区治理精细化新常态的一面镜子。
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既要有高端的产业和繁荣的经济,又需要富有温度的城市治理。在清泉山社区,“红马甲”时常出现在居民小区,他们手拿袋子将垃圾“收入囊中”;在光明里社区,“笔墨绘清廉 清风润里巷”主题活动,营造了清正廉洁的清廉环境;在建国里社区,“七彩假期”活动聚焦“诚信课堂”,教育引导孩子们做一个明礼诚信的好少年;在白鹭湖村,“一约四会”,引导村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新华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秀美屋场;堰头村把村子变成“四季有花、月月有果”的花果山等治理典型实现了“乡(街)有品牌、村(社)有特色”,一块块市域社会治理“试验田”茁壮成长,一项项经验总结从“盆景”巧变“风景”。
去年来,珠晖区各级“道德讲堂”共举办活动110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累计达到6.5万人。全区1.2万名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达8000余件;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300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真正把“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思想,在党旗下凝聚;力量,在党旗下汇集。珠晖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无不体现着珠晖人民奋进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也更加激励着珠晖全区上下奋力谱写“三高五区一跨越”的绚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