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红 向莉君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精准坪广场前,油亮的木板上书写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历经风雨,越发耀眼。
湘西州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06%。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湘西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300万土家苗汉同胞凝心聚力,全力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初冬时节,行走在龙山县茨岩塘镇红色文化小镇,一一参观红二、六军团长征陈列馆、长征游步道、红军学校等景点,触摸历史,让人热血沸腾。
“桐子树哟,花儿开,妹牵阿哥到茨岩,哥要参军去远方,妹送阿哥千层鞋,哥行万里莫牵挂……”在小镇的每个角落,革命歌曲 “桐子树哟花儿开”,广为当地土家人传唱。同时,《二十三根麻纱》等一批革命故事,《望乡台》《扩红谣》等革命歌曲,也在小镇广为讲述、传唱。
再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湘西州牢牢把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塔卧、茨岩塘等革命时期的红色资源和十八洞、矮寨大桥等新时代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
——挂牌成立吉首大学、州委党校等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十八洞村、州博物馆等2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在全国率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编制印发《创建工作手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知识100题》,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
——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九进”活动,探索推广“创建+”基层党建、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共建模式,构建一行业一特色、一领域一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
有了具体实践,还得有实时回响。湘西州将共同体理念深度融入景区文化展示、导游解说、文创产品开发、文艺节目创排、特色活动打造之中,通过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刚走进十八洞村梨子寨,沿着蜿蜒宽敞的马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鼓足劲,加油干,奔小康。”18个大红字体,鲜红耀眼,直击人心。在雄伟的矮寨大桥茶峒岸,“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红色标语赫然醒目……
“为确保党的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湘西州深化运用‘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模式,推进党支部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促进、双提升。”湘西州民宗局局长麻建锋介绍,全州已建立完善主体在县市、延伸到乡镇(街道)、落实到村(社区)的三级民族工作体系,全州1789个村(社区)均配备了民宗专干。
目前,全州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县市示范点195个、州直示范点25个,成功创建国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8个,率先在全省命名市州级示范单位77个。
打造民族民俗节庆品牌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湘西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闪耀时刻。
湘西州拥有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鼓舞、苗族古歌等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大节会上,非遗传承人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交流互鉴。
今年8月,一年一度的花垣苗族赶秋节,在边城热闹上演。来自湘西州及贵州铜仁、重庆秀山等地的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在山水间以舞传情、以歌会友,共同挥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喜悦。
赶秋节又称交秋节,是苗族最古老、最盛大的传统庆典社交活动之一,起源于花垣县。经过时间演变,苗族赶秋已不仅是苗族人民的节日,土家族、汉族等的群众也加入进来。地域上也不仅局限于花垣,湘西州内各县市及省内、省外甚至国外友人都会特地赶来参加这个热闹的民族盛会。
在今年的赶秋节现场,除了苗族元素的展示,秋场上还设置了山歌对唱区。几名土家族、汉族“老把式”用汉语唱起悠扬的山歌,一曲唱罢,并打着“哦吼”,盛情邀约对面身穿苗族服装的苗家阿姐用苗语对唱。悄悄对了歌词,三名苗家阿姐便亮开嗓,用苗语对唱起来。一曲对罢,周边围观群众纷纷起哄,邀请现场再对一曲。热闹场面一个接着一个。
苗族巴代祈福、椎牛、接龙、上刀梯、绺巾舞、苗鼓、苗歌、苗族银饰、苗绣……苗族元素的集中呈现,是苗族赶秋的魅力所在。每到赶秋节,整个秋场就成了歌舞的海洋,各民族群众围成层层圆圈,共同欢跳团圆舞,上演成“喜满秋场、情满秋场”的盛大场面。
10年来,“苗族赶秋”已成为湘西州的一个民族文化品牌,民族大联欢的舞台也从乡间走向世界。2016年,中国苗族赶秋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今年的秋场上,也门留学生默默就用Vlog的形式,把赶秋的热闹场面和边城的风俗民情分享给国内外网友。
今年8月,“2022湘西(龙山)土家族舍巴日”活动在素有“土家织锦之乡”之称的惹巴拉景区举行。活动中的祭祖祈福、摆手舞、茅古斯、梯玛歌、铜铃舞、咚咚喹、打溜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演,为人们献上一场精彩的土家文化盛宴。
“社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综合性节日,是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综合载体。现在,热情的湘西儿女已将“社巴节”过成了土家族、苗族、汉族、瑶族、白族等多民族的节日。在节会上,总能看到很多苗族姑娘穿着节日盛装来“赶闹热”,不少还会参与进活动表演当中。
2018年5月,龙山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舍巴日(同社巴节)之乡”;2019年2月,龙山县洗车河镇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舍巴日之乡”。土家族社巴节成了湘西州特色浓郁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品牌。
如今,吉首鼓文化节、吉首市丹青的清明歌会、凤凰县腊尔山的六月六、古丈及泸溪县的跳香节、永顺及龙山县的社巴节等都已成了湘西州的民族民俗节庆品牌,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参与,成为湘西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成就的重要符号。
在这些民族民俗节庆的带动下,神秘湘西、美丽湘西、魅力湘西逐渐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湘西州的各族群众欢乐的歌儿越唱越甜,幸福的日子越过越美。在十八洞村、在惹巴拉、在芙蓉镇……一年四季节庆不断,土家族苗族儿女唱着歌跳着舞,端着甜甜的米酒迎接海内外游客。
民族团结共赴新征程
“民族团结一家亲,安吉白茶赠我村,茶旅融合促振兴,翁草百姓不忘恩。”在古丈县默戎镇翁草苗寨“白叶一号”茶园基地里,总能听到当地人自编的山歌。
这首山歌的背后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与古丈县翁草村之间唱不完、诉不尽的情谊,更是两村同谱民族团结曲、共唱乡村振兴歌的真实写照。
2018年7月,黄杜村捐赠的15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翁草村。4个多月时间,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曾47次到古丈县实地察看基地选址、梯土开发、指导茶苗定植、培管工作;黄杜村先后派出70多批次技术人员专程来到翁草村指导。
“白叶一号”落地后,翁草村围绕茶叶、传统村落,打造了民宿、基地观景、品味茶韵等为内容的旅游路线,并种植150亩冬桃,走上了茶旅融合道路。2021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万元。
今年8月,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的村民们,带着葡萄、哈密瓜,和自家烤的馕,从天山脚下来到武陵山腹地,到十八洞村“走亲戚”。
2020年9月,十八洞村与新城西门村结成“姐妹村”,共建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两名村干部在新城西门村驻村两个月,帮助新城西门村组建养鸽农民合作社、鸽子孵化基地、电商直播基地等。
两个村齐头并进。2021年,十八洞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新城西门村的人均年收入也接近两万元。相隔4000多公里,两个村常来常往,互帮互助。心,越走越近;日子,越过越好。
湘西州地处湘渝黔的交界处,这里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在长期的互帮互助中,不同省份的各族群众过成了一家人,民族团结和谐一家的景象处处可见。
9月24日,8辆装满龙山县生态大米、洗车河霉豆腐、八面山萝卜等生活物资的大货车,经过湘鄂情大桥,将物资运抵湖北来凤县。
龙山与湖北来凤仅一河之隔,两地地域相连、习俗相近。9月23日,在来凤人民遭遇疫情时,龙山县快速行动,紧急购买筹集生活物资,第二天就将生活物资送达。用实际行动诠释龙山来凤同根同源、血脉相融的深厚情谊。
位于龙山县石羔街道英家社区6组与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镇金陵寨村3组的交界之地,全长700余米的公路沿线穿插杂居着英家社区6组20多户、金陵寨村3组10多户村民。虽属两省交界处却并无明显界线。两地同属土家族、苗族居住区,同饮清清酉水,平日里相处融洽,友好交流、互通有无,世代和睦。
多年来,湘西州不断深化龙山县与来凤县、花垣县与重庆秀山县、凤凰与贵州铜仁等地经济文化交流协作,打造省际边界地区团结进步样板。今年7月,湘鄂赣粤桂渝黔第四次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现场会在湘西州成功举办。
各民族相亲相爱,繁荣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提质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大兴现代服务业,不断做大经济“蛋糕”,夯实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今年上半年,湘西州GDP增长4.1%,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5.9%,高于全国1.6、0.1个百分点。
现在,湘西全州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张吉怀高铁建成通车,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湘西机场即将通航。山门大开的湘西,心门随之打开,一个个企业进入湘西,一个个项目纷纷落地,今年上半年,湘西州实际利用内资增长41.8%,增幅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增幅49.7%,首次通过中欧班列发货,出境加工贸易业务实现“零”突破。
湘西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担起了首倡之为,6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湘西模式。“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高度认同”深入人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湘西州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奋力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