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山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根本依据。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一百多年来,党深刻认识到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拥有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必胜信念,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同时党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不忘老祖宗又讲新话,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这一重要思想植根广袤中国大地和中华民族历史,承继中华文明精华养分,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具有厚重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原理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在中国革命早期,党的事业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经过艰苦磨砺、浴火重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运用才开始变得成熟起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党才能克服“左”、右倾错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引,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党才领导人民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磅礴伟力。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
实践充分说明,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的赶考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指引。
踏上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