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武 曹 娴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财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目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十年来,全省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782亿元跃升到3251亿元,十年累计2.6万亿元,年均增长6.9%;
十年来,在省财政的强力保障下,三大攻坚战实现预期目标,“三个高地”加速崛起,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措施有力,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4.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九,2012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前十;
十年来,民生支出占比连年保持在70%以上,疫情管控精准高效,社保待遇接连提高,一座座“芙蓉学校”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经济发展成色的“足”,离不开财政支持的“实”;民生保障的“强”,折射出财政管理的“优”。
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建辉说,这十年来,省财政厅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全力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统筹财政资源,全力支持打造“三个高地”
工程机械产业规模全国第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度全球第一,中小航空发动机规模和竞争力全国第一……
以“鱼米之乡”闻名的湖南,现在又擦亮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新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考察湖南以来,湖南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三个高地”建设全面铺开,省财政加强政策集成和资金统筹,通过释放政策红利、盘活财政资金,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着力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17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166亿元,大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17条财政政策、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9条财政政策,调整产业类专项支持方向,着力支持“3+3+2”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赋能。
目前,我省“3+3+2”产业集群体系中,有长沙工程机械、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4个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数量居中西部第一。
着力支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1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到243.7亿元,较2017年增加152.3亿元,年均增长21.7%。加大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奖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力度,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竞相加大研发投入,带动我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1.5%提升至2021年的2.2%,提升幅度居全国前列。推动省政府出台《湖南省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倍增省级人才专项资金规模,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留住尖端人才。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专注科研减负松绑。
着力支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出台支持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发展19条财政政策,促进自贸区改革创新、产业升级、平台提质。出台国际航线补贴相关政策,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办好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支持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
深化与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法国、以色列等外国政府财经合作,十年来引进利用国外贷款23.95亿美元。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湖南先后出台稳工业“26条”、促进服务业恢复“36条”,在全国率先出台稳住经济大盘“1+8”政策体系,“三大支撑八项重点”蹄疾步稳,“万名干部联万企”专项行动为稳住市场主体凝心聚力……在一系列稳经济组合拳的作用下,2022年上半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呈现出恢复向好的良好势头。
湖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经济大盘。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旱涝灾害等诸多挑战,充分发挥财政精准调控优势,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决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
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从2018年起,连续五年落实中央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400亿元(含社保降费)。2022年预计全年退、减、缓各项税费1000亿元左右,以财政的“短期减收”换市场主体的“长期增效”。
在长沙高新区,湖南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达产后将形成百亿产业规模。至今年8月底,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款3.7亿元。“在‘放水养鱼、水活鱼多’的良性循环中,我们更有发展信心和投资动力。”公司总经理江协龙表示。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节能减排综合示范、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在省财政的积极争取下,一大批国家级政策试点落户我省。
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宽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融资渠道。2018-2022年,争取中央财政安排我省新增债券7182.4亿元,支持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支持产业发展——
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全国第一支健康养老服务基金、第一支油茶产业基金,目前省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130亿元。
加强产业园区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累计安排专项债券1829亿元,占全部额度的45.2%,有力提升了园区产业项目承载力。
省委省政府高位布局、系统推进财源建设工程,省财政着力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135”工程及其升级版、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等重大产业建设,出台先进制造业补链延链等政策措施,实施产业园区亩均效益改革,补齐产业与园区发展短板,制定市县财源建设激励措施,引导市县涵养优质税源,做大收入“蛋糕”。2021年我省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9.1%,省级以上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0.4%,新增骨干税源企业837户。
补短板强弱项,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
金秋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里,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可收获猕猴桃350吨左右。
十八洞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后,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力前行,到2021年底,该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67元,村集体收入由过去的空白达到268万元。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湘大地,砥砺奋进的鼓点激越昂扬。
湖南财政强化政治担当,保资金、保重点、保安全,集中力量推动三大攻坚战实现预期目标。
支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首倡之地”展现首倡之为。湖南扛牢精准脱贫首倡地政治责任,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60.6亿元,十年年均增幅达21.7%,扶贫资金绩效管理连续五年获全国“先进”等级,获中央奖励6亿元,为谱写中国减贫奇迹的“湖南篇章”贡献了财政力量。
保持财税支持政策总体稳定,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我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绩效评价获全国第二名,获中央奖励3.3亿元,牢牢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018年4月,成立省财政厅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省债务办,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举债项目“停缓调撤”行动,从源头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这是湖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南把统筹发展与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疏堵结合、防控并举,省财政采取有效措施、付出超常努力,建立健全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链条闭环制度体系,着力控增量、化存量、促转型,有效缓释了债务风险。
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高云阔,洞庭湖迎来最美秋景。在网友胖波波的航拍镜头下,江豚一家在洞庭湖里嬉戏遛弯;透过君山岛畔的观测望远镜,首批越冬候鸟白琵鹭,作为冬候鸟的“先锋部队”已经飞抵湖南东洞庭湖。
十年来,湖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湖南财政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设立全国首支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发行全国首支碳中和专项债券,推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2021年全省生态环保支出达到361亿元。
保障改善民生,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民生连着民心。湖南财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财政民生保障工作各项要求,加快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体系,确保为民聚财、为民理财、为民用财。
十年来,我省民生支出占比连年保持在70%以上,民生政策不断完善,办成了151件重点民生实事,破解了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疫情防控方面。疫情暴发之初,我省仅次于湖北在全国率先安排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抢占了防控先机。2020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03.4亿元,用于医疗救治、防控物资保障、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在稳就业方面。2017年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96亿元,省级就业专项资金规模稳居中部前列,我省城镇调查失业率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中部最好。仅今年上半年,我省支持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97亿元,同比增长将近30%,扶持创业个人5400人、小微企业354户,带动就业4.17万人。
9月27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80%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全省教育支出同样是连年保持第一大支出位置,2021年支出规模达到1374亿元。针对贫困地区资源薄弱,严重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2017年10月,省财政厅配合教育厅、发改委、扶贫办提出方案, 建议支持40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建设1至2所风格标识统一的中小学校,首批“芙蓉学校”应运而生。为统筹解决教育扶贫和大班额问题,2019年,“芙蓉学校”再扩面。而今,101所芙蓉学校成为“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一道靓丽风景。十年来,湖南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推进义务教育和普惠性幼儿园“民转公”,新增公办学位89.6万个。
打造群众“明白卡”“幸福卡”,十年来,全省通过“一卡通”累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2351亿元,惠及2027万户(人)。
回望来路,岁月峥嵘。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湖南财政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强化管理、创新发展,谱写了一支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
放眼前程,时代辽阔。湖南财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彰显担当使命,奋力书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壮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