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勇
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新任总裁鲍里索夫7月26日表示,俄罗斯将在2024年后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届时将开始组建俄罗斯轨道服务站。俄罗斯在轨道服务站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之前,会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
俄为何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建造的最大的在轨运行空间平台,是一个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主要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共同运营。国际空间站1998年建站,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
一直以来,俄罗斯为国际空间站的建造、运营付出了巨大心血,如今为何宣布退出?专家认为,这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无关系。
自今年2月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欧洲对俄实施一系列经济制裁,其中包括高科技领域出口限制。美国总统拜登称,这些限制将“削弱”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业,包括太空项目。
此后,俄罗斯航天集团时任总裁罗戈津多次谴责西方对俄制裁。3月12日,罗戈津发文警告称,为国际空间站服务的俄罗斯飞船的行动可能会受到制裁的干扰,其结果可能是,重达500吨的国际空间站“坠入大海或陆地”。
4月,罗戈津表示,俄方将根据国内和周边地区局势决定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命运。俄罗斯暂时不急于表明立场,2024年以前俄罗斯将继续在国际空间站的工作,2024年后俄方与国外伙伴在国际空间站领域是否继续合作的建议已经呈报给总统普京和政府审阅。如果俄方决定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将提前一年通知合作伙伴。
当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试图维持与俄罗斯航天集团的合作关系。5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纳尔逊在参议院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近期有误导性的新闻称俄罗斯将退出国际空间站,引发了公众担忧,但俄罗斯没有退出。
如今,俄罗斯的决定直接“打脸”纳尔逊。
英国媒体指出,国际空间站由俄、美两国共同管理,俄罗斯完全撤出将对空间站构成重大挑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空局和其他航天机构是否能够在没有俄罗斯支持的情况下在国际空间站上维持运营仍存在疑问。
美国媒体也指出,俄、美双方都控制着空间站的关键功能,美国为空间站提供电力,俄罗斯负责提供推进力,以在轨道衰减时将其推高,并转移位置以避开太空碎片。
“科研脱钩”是双刃剑
制裁导致西方与俄“科研脱钩”,对俄罗斯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俄被排除在许多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之外,俄科研人员与西方科学家的互动与合作大幅减少,西方制裁还会造成俄科研资金短缺和科技人才流失,这些都将对俄科技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但西方科学界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西班牙《国家报》网站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俄乌冲突正在引发“欧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太空危机”。例如,俄欧合作的“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被叫停,发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火星车原本就是该计划的第二阶段任务。对已投身这一项目多年的数千名欧洲和俄罗斯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巨大打击。
英国媒体指出,俄罗斯和西方科学家早已开始互相依赖对方的专业知识,共同解决了大量科技难题。
西班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负责人豪尔赫·隆巴说,如果欧洲想在太空领域与俄“脱钩”,需要数十亿欧元的额外投资。
英国《自然》杂志刊文指出,将俄方排除在国际项目之外是一把双刃剑,“这会分裂全球研究界,并限制学术知识的交流,而这两者都有可能损害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
“现实是,政治在太空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援引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家乔丹·比姆的话说,“我们地球上的所有问题都会在太空复制或放大”。
《自然》杂志还指出,历史上,国际科学合作即使在困难的时期也是交流的桥梁。接触而非孤立,更有助于为构筑文化和社会的沟通桥梁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和平铺平道路。科学的力量可以推动国际社会的积极变化。“尽管当前存在挑战,科学交流仍应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