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湖南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优势所在、使命所向。
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用心挖掘红色故事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郴州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强调,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要在资源挖掘和形式创新上不断探索,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挖掘英雄故事,传承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在湖南这片写满光荣历史的红色热土上,毛泽东、蔡和森等湘籍革命家秉持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坚若磐石的理想信念、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高尚品格,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熔铸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湖湘印记。
挖掘革命故事,弘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热血浸染大地,精神一脉赓续。党成立后,湖南的建党先驱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以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将工人和农民广泛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使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和中国革命策源地。其中蕴含着的“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当下砥砺奋进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
挖掘身边故事,培养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进入新时代,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湖南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矢志不移地书写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答卷。黄诗燕、蒙汉等一批用生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优秀共产党员,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风范与光辉品格。这些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故事,是讲好思政课最有说服力的素材。
创新思政课堂
用情赓续红色血脉
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创新思政课堂,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举措。
丰富思政课堂的红色内容,在鲜活的红色故事讲授中彰显伟大建党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依托身边的红色资源,让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有血有肉、有滋有味的鲜活故事中,讲清其内在原理、学理、情理和道理,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丰富思政教学的内涵与活力。
利用新媒体,将红色故事融化为骨子里的红色基因。运用大数据,分析青年对红色故事的认知程度、兴趣所在等关键信息,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精准供给。比如,可借助“报、网、端、微、屏”等平台,采用微故事、小剧场、短视频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实物情景再现等方式,增强历史真实感,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
促进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使红色基因活化为红色育人实践。立足红色育人目标,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红色场馆、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的参观学习全过程,讲好旧址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让遗迹旧址成为红色“教室”,让史料文物成为红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红色“教师”,通过实践活动体悟伟大建党精神。
契合时代要求
升华红色精神
红色故事是最直接、最具象、最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常学常新的生动教材,更是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抓手。
挖掘红色故事中的时代内涵。讲好红色故事需要站位高、视野广、思维新,结合时代焦点和热点,以精神品位升华故事内容,以理论高度深化故事主题,讲出红色故事的精神高度和理论深度,把蕴含于故事中的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让发生在历史中的故事绽放时代光芒。
注重红色精神的理论升华。要站在理论的高度综合分析历史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深对红色故事的本质把握、深化研究、系统提炼,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工作提供科学路径。
创新红色故事的时代表达。语言接地气,课堂才能冒热气。创新讲述方式,就是要利用好先进的媒体技术,使“老故事”呈现出“新面貌”,用思想的温度和理论的力量,引导青年学生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之立志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和思创融合红色筑梦教育中心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