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数字赋能 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空间

  曾海燕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内容单调、形式呆板、手段落后等问题,再加上疫情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导致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育人效果不够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脑科学等技术连续突破,高等教育与信息化融合的势头升级提速。《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大学生社会实践须把握数字时代脉搏,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大力拓展学科专业、思想政治、创新创业等各类社会实践育人空间,有效提升社会实践育人效果。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大学生学科专业社会实践空间限制。学科专业社会实践通常指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以往大学生开展学科专业社会实践,必须依托相关现实物理空间和活动场景,容易在实践成本、资源获取等方面受限。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突破这一瓶颈。一是依托5G网络支持,将学科专业社会实践内容转化为高速率、低时延的数字场景。比如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车间等学科专业社会实践空间,可以还原实验室、车间等真实环境、设备和流程,大大减少社会实践的安全风险,给予学生更多试错机会;二是依托大数据中心支持,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智慧设计、智慧指导、智慧监控、智慧评价等数据系统。既可有效防止社会实践设计不合理、指导不精准、监控不到位、评价不及时等问题,还能不断完善相关数字资源,形成系统完整、科学规范、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社会实践数字资源体系。

  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空间。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拓展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空间带来了更多契机。一是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历史、文化、革命教育和实训场所进行虚拟转化,营造生动实践活动场景,为原本难以抵达这些场所的大学生带来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二是运用MR(混合现实)技术展示“传承红色精神”“非遗文化保护”“乡村振兴”等主题社会实践场景,满足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社情,为他们搭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开展公益服务的有效平台;三是运用AR(增强现实)三维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人物、场景,或完成真实世界中人物及物体的数字化造型,设计类型丰富、互动性强的数字化社会实践场景,研发更多“有思想、有立场、有温度”的大学生数字实践基地。

  借力人工智能,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空间。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兴未艾,极大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智慧平台建设、学习方法优化等方面,能够有效助力大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一是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行业动态,引导大学生找准创新创业方向;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熟悉虚拟实践平台操作,践行深刻化、形象化、动态化学习方式,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竞争能力;三是利用助教机器人等智能工具,结合大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社会需求等要素,为大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并不断进行适应化改造、针对性开发。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