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李俊苇 文静
6月20日,总投资达到100亿元的岳麓山实验室,又有两大片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继今年3月开启实验室建设项目后的大提速。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湖南坚持创新引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快。特别是近两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进位至全国第11位。
据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实现翻番,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幅度居中部第1、全国第2;获国家科技奖励114项,通用项目主持获奖数居全国第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7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倍。我省科技创新工作5次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湖南正在搭建更高的平台,提升创新的策源力,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奋力拥抱科学的星辰大海。
抢占科技制高点,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当前,世界各国的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抢占科技制高点,呼唤着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涌现。
岳麓山实验室的建设,是湖南在更高格局上整合种业创新资源的非凡举措,它瞄准的是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对标的是国家实验室。
同时,一盘大棋正在三湘大地布局。我省以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芙蓉实验室(精准医学)等“四大实验室”为牵引,全面带动实验室体系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省科技厅介绍,岳麓山实验室四大片区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投入2亿元用于种业创新研发,争取边建设边研究边出成果;其他三大实验室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这,也是落实我省电力、算力和以科技创新为主要代表的动力“三力支撑”规划的具体实践。
5月31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现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汇报,经质询及讨论,一致同意50PF主机系统通过阶段验收。升级建设正在加快组织实施,将于年内正式投入运行。
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预计今年年底实现整体竣工;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实验装置也在加快谋划……
湖南正夯实科技创新高地的基础支撑,服务重大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需求。
提升创新策源力,加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
5月29日,马栏云想视频技术研究院揭牌,致力于就“超算+高新视频”技术体系,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前,研究院已组建一支由院士领衔,省内外高校博士、硕士为主的研发团队,并参与了2022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和“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湖南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源头供给。2021年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超10亿元,创历史新高。
基础研究夯实了,便能源源不断提供科技创新的策源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难题。
2021年,我省部署了首批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已攻克大型掘进机主轴承等关键核心技术53项,开发硅基量子点激光器等新产品48件,建立国际、国家及企业标准16个。
今年,我省再次部署“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总投入达20.67亿元。目前,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部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项目突破电场、磁场、热场和机械单物理场仿真计算研究,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海上站330千伏电抗器及变压器已中标青洲粤电一二期海上风电项目。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释放创新活力
2021年底,一个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的方案——《湖南省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了。
试点以信任科研人员为前提,“能放则放、该简则简”,减少审批,精简环节,增强广大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的自主性。
今年,我省发布《“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对战略科学家(顶尖)、科技领军人才(拔尖)、青年科技人才(荷尖)三类高层次人才按需配置资源,进行精准支持,突出人才与平台、项目、资金一体化配置。
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旨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助推创新活力的释放。
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我省提升科技治理效能。对标中央出台了《湖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研经费管理、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10项重大改革举措,推动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科技政策落实年”为契机,我省实施科技精准支持企业发展10条政策,狠抓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高出GDP增速9.7个百分点;1—5月,完成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683.3亿元,同比增长343.6%;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314家,同比增长56.7%。
积极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湖南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展现更大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