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跃上新高地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呵护好中华文明的璀璨之光

  子不语

  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这是永恒的哲学问题。非遗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足迹。6月1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有那么一段时间,珍贵的非遗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并不受重视。加之少数地区对于老物件、老家什弃之如敝履,片面追求洋、新、奇、特,导致非遗的保护困难重重,不少非遗传承陷入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70余部地方性法律法规,为非遗保护构筑起坚固防线。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1557项。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破坏非遗违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今天,非遗的话题时常成为热点。故宫五百年开放日,国人争相打卡;央视春晚“只此青绿”吸引无数眼球;西湖边的绿茶制作工艺,湘绣、滩头年画……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既是人们对匠心和传统之美的深刻认识,又何尝不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良好契机。

  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就能更好地传承。保护非遗,不是冷冰冰地圈起来,把它们束之高阁,而是要留在身边,让人们看得见、够得着。中华大地广阔,许多地区不同的非遗背后往往有着独一份的精彩。前些年,笔者在浏阳某地调研,就曾见证了古山贡纸的生产过程,这是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令人受益匪浅,由衷地赞叹老手艺人的心灵手巧。类似这样的故事,把它讲好讲透,让非遗保护走出学术研究的圈子,非遗本身才能获得广泛的生命力。

  呵护非遗,就是呵护好我们的世界名片。近些年来,从昆曲、京剧、端午节,到珠算、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不由得感慨,中华文明之所以称为世界唯一没有中断传承的文明,不就是因为这些珍贵的时光遗留构建起来的吗?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期盼未来,更多中国的非遗可以走向世界,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璀璨之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