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活工业文化资源 上好身边的思政课

  段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工业文化与思政课的教学价值高度契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

  紧扣课堂教学主线。一是精选一批以工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湖南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文化中饱含着创业精神,既有敢闯敢干的传统创业精神,又有实干创新的新创业精神;湖南的工业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以谭义斌、艾爱国等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勤奋务实彰显了劳模精神;湖南还有一批充分彰显了现代工业文化的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在传承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充分了解湖南工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将相关教学资源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三是开拓育人新阵地,把工业文化融入到课程思政,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辅相成的“大思政”格局。

  丰富校内活动形式。一是找准结合点,围绕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开发诸如“湖南工业的记忆与传承”“潇湘工业印象”等精品课程;开展“工匠、工程师、企业家进校园”“工业文化展览”等主题教育活动。二是注重体验过程,运用湖南本土的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增进学生对湖南工业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使学生在场景叙事、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接受工业文化。三是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渠道和情境,体验、融入工业氛围,感受工业文化魅力,实现思政教育的效果。

  精选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文化遗产由工业文化遗留物组成,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文化遗产是承载工业文化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工业城市迅速成长。以株洲为例,目前已确认的工业文化遗产达到了35处,其中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录的有株洲总机厂等。围绕这些工业文化遗产建好实践教学基地,有助于思政课教师讲好湖南工业故事,增进青年学生对祖国工业建设的认识与自信。

  用好线上平台载体。工业文化融入思政课要注重用好相关线上平台,在教学中高度融合信息技术,赋予课程更多的活力。分享、引用与工业文化相关的理论文章、学习视频、纪录片、影视作品、歌曲等,转载至校园文化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便于大学生利用网络快速找到高质量、感兴趣的学习资料。依托VR、“两微一端”、抖音,自主创作一批宣传工业故事、品牌故事、人物故事等的微视频、情景剧。利用QQ、微信等软件建立班级学习群,思政课教师向学生推荐与工业文化相关的阅读书目,师生实时进行互动。不同的线上平台,既能营造学习传承工业文化的良好氛围,又能使学生开拓眼界,达到由被动接受工业文化转向主动学习工业文化的目的,实现思政课既“走新”,又“走心”。

  (作者系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项目20SZK11528001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