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资涨价需要“踩一脚”

  朱金良

  眼下,正是早稻成长的关键期,适时施肥对促进禾苗分蘖十分重要。

  前几天,笔者到附近农田查看时,却发现不少农田的禾苗恹恹的,有的还泛着一层黄色,显然是缺少养分。问一位正在除草的老农有没有给作物施肥,老农无可奈何地说:“现在化肥一天一个价,一袋50公斤的尿素价格在150元以上,而去年这个时候才100多一点,谁施得起呀!”

  对农资涨价,各级政府从今年备耕工作一开始就采取各种助农惠农行动。今年3月,中央财政下达200亿元一次性补贴资金;近日,中央财政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100亿元。中央多次“真金白银”的补贴,为降低种粮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出了鲜明的信号。

  各级政府真金白银的助农资金数字巨大,但具体到每家每户头上,它终究是“毛毛雨”。因此,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还需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除给予农资生产企业必要的扶持与补贴外,还需在畅通物流运输和末端配送、适时投放化肥储备等环节多措并举、共同发力,稳定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加强生产厂家和供销系统、销售企业的有效合作,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风险分散共担机制。

  加强农户科学种粮的技能培训,提升亩产效益,也是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压力的有效途径。如向农户普及科学施肥的知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提升施肥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和肥料的利用率等。粮食丰产、农民丰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自然高涨。

  农稳天下安。种粮有钱赚,农民才有种粮的积极性。加强对化肥等重要农资产品的宏观调控,给农资价格“踩一脚”,有效平抑化肥等主要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广大农民才会多种粮、产好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