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2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的精神丰碑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周年暨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高峰论坛侧记

  5月2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周年暨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高峰论坛举行。图为高峰论坛现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陈韫萌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辞世一周年。

  当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周年暨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饱含缅怀与思念,聚焦传承与担当,20余位院士齐聚湖南省农科院,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体会,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续写杂交水稻科研新使命。

  与会者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袁隆平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持不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遇见他是如此幸运

  “袁隆平院士急国家所需、尽攻关所能、顺群众所盼的崇高风范,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与会者们在发言时表示。

  “袁隆平院士就是我做人做事的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说,遇见恩师,是最幸运的事之一。2007年,罗锡文研究水稻机械直播技术时,想找袁隆平当面请教一下。原本计划只占用他20分钟,可他话匣子打开,跟罗锡文聊了3个小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一次,老师的话给我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有一件事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印象很深。1988年3月,他想参加一个杂交水稻的会议,无奈被会议主持人拦在外面。袁隆平却说,要让年轻人参加,让他们有学习的机会。“他对后辈的关心和提携,令我一直深怀感恩和敬佩。”万建民说。

  “袁老师一直很关心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印遇龙回忆,袁隆平曾毫无保留地把他的杂交水稻品种等送给他做资料,还支持他的饲料研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给予我鼓励和帮助,我非常感谢他。”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袁隆平院士以大地为纸、身体为笔,画出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幅画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我们要学习和弘扬袁隆平院士攀科学高峰、建天下粮仓、圆百姓梦想的宝贵精神,让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端在中国人手中。

  “以前家里米少,我是吃红薯、土豆长大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看来,袁隆平院士不仅把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了,还把它成功推广,让它产生出实实在在的效益,可谓科技方面的伟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维才感叹:“袁院士作为国家人,担国家责,做国家事。我们要如他一样,为老百姓和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实实在在做些事情。”

  “袁隆平院士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愿天下人有饱饭吃。”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认为,大家都应该学习袁隆平执着的精神。“现在有些年轻人比较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觉得这山好,应学习袁隆平院士的执着精神,把一件事做深做透,做到顶天立地。”

  面向未来勇攀高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回忆,是袁隆平1987年写的《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一文引领他进入水稻研究大门。他表示,要学习袁隆平不断创新、执着“追梦”的精神,继续发展水稻产业,提高水稻科研水平,致力于让中国人民吃饱、吃好、吃健康、吃营养。

  “面向未来,勇攀高峰!”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说,“袁隆平院士是我的恩师,我终生难忘。我们要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继承发扬好他的事业,利用一切创新的手段,协同攻关,形成杂交水稻丰产性、抗病性、优质性、广适性等综合水平较高的超级品种,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值得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认为,要守护好这座精神丰碑,推动袁隆平院士高贵品质、崇高风范代代相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