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石敦
通讯员 彭德华
当村民都往镇上、城里搬的时候,桂阳县敖泉镇光路村高峰组水库移民陈小明,却带领一家人回到村里,把抛荒田流转过来,复垦后种上水稻、烤烟,闯出一条不一样的致富路。
5月10日,小雨淅淅沥沥。桂阳县敖泉镇光路村高峰组田间,一位50多岁的健壮男子带着10多位村民正在插秧。
随行的桂阳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位村民就是陈小明。不远处,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驾驶挖掘机在疏浚河道,整理机耕道路基,他是陈小明的儿子陈佩师。
“听说您在外跑过运输、开过矿,为什么想着来种田?”记者问。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荒!将它们复垦种水稻、烤烟,是我的心愿。”陈小明说。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衡阳、郴州等地常年干旱,农作物歉收,省里决定在桂阳县舂陵江修建欧阳海水库。众多村民搬离了昔日家园。陈小明家和附近10多户村民,搬到了现在的敖泉镇光路村。
“刚搬到这,大家的日子很苦,白天开荒种地,晚上点着煤油灯盖砖瓦房。”陈小明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大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可近年来,光路村有28户村民陆续搬迁到镇上或城里,不少田地因此抛荒。
陈小明一家也在镇上盖了一栋5层楼的小洋房。但看到村里田地抛荒,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去年,他购买挖掘机、旋耕机等农机具,回村里流转50多亩抛荒田,复垦后种上水稻、烤烟。人手忙不过来,陈小明还把在外务工的儿子“请”回来帮忙,妻子和70多岁的老母亲也随他来到村里,农忙时她们也下地搭把手。
桂阳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也没少出力,帮陈小明申请立项,指导打井、修建机耕道和水渠等。
人勤奋,天帮忙。去年风调雨顺,陈小明家种的水稻、烤烟喜获丰收,纯收入近10万元。“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复垦抛荒田种粮有补贴,我有信心把地种好。”陈小明说,今年他又流转复垦了60多亩抛荒田,种植水稻、烤烟12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