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容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路径指引。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落实。
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据民政部数据统计,目前90%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家庭在养老服务体系中仍处于基础和重要地位。但由于现代家庭的小型化结构和少子化现状、跨地域职业流动带来的父母子女异地而居、家庭成员照护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意见》提出“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为此,一要大力发展社区内提供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二要探索针对高龄或行动不便老人真正急需的个性化上门服务项目,推动解决养老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三要按照《意见》要求,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居住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完善“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
提升各类型养老机构服务效能。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增速过快,城乡间区域间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养老服务机构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此,一是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确保其社会兜底保障作用。应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做大基本养老床位规模,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力度,优先接收并满足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二是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市场化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经济能力,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层次性、差异性养老服务,政府要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完善养老机构的准入机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监管,严格落实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部署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供给方式和支出责任等基本问题,是进一步加快发展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的整体制度设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并付费购买,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机构提供,面向全体老年人并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基本养老需求。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提供,非基本养老服务由市场调节,有助于形成以家庭为基础,政府、社会、市场各司其职的新型养老模式。当前要加快建立全国范围内跨部门互认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以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案,提高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实施的准确性、便捷性和公正性。
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保障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和生活质量,《意见》提出“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国现有含我省湘潭市在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49个,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坚持保障基本和责任共担,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基本护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试点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参保对象和保障范围,依据民政部《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进行失能等级划分。要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当前农村地区包括高龄、瘫痪卧床、重度失能、重度残疾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严重不足,建议试点地区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将上述老年人群纳为参保对象,保障这部分人群的长期护理需求,不断增强各类人群特别是急需帮扶的农村特殊老年群体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