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湘村新时代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0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陈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肩负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走心”和“践行”的崇高使命,要运用深入浅出的朴素语言、鲜活事例以及喜闻乐见的大众方式,提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大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要打通理论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通俗化、语言大众化、形式多样化、载体时代化。

  理论通俗化。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关键在于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何而来?“新”在何处?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如何筑梦、追梦、圆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既抓系统又讲重点,将理论以点、线、面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理论学习变得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语言大众化。理论要深入人心,需要提升语言魅力。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当下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能让理论更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论话语的大众化,在他的讲话中金句频出,富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源自生活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贴近心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极具情怀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凸显“平语近人”的鲜明特色。认真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这种大众化的语言风格和话语特点,言之有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有温度、有深度。

  形式多样化。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主题活动、学生理论社团宣讲等多样化的形式,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传播,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注入新的活力。如:开展“传播正能量、百年正青春”的建党百年主题宣讲活动,“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遴选优秀作品进行网络展播,既充实学生的内在,也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营养成分。

  载体时代化。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媒体日益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新兴的传播载体深受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喜爱,他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乐于接受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媒介手段。善用新媒体,能为大学生开启无穷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作欲望。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可以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发挥特长,延伸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通过“我拍风土人情”“我演动人故事”“我画绿水青山”“我讲红色记忆”“我读名人经典”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怀温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还能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行的问题,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院级科研重大项目《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21YJ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