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3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读书法多样之美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向彬 高雨嘉

  书法审美是一个相对抽象且具有专业水准的领域,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确实很难形成正确的书法审美观,容易将个人喜好与书法审美混为一谈,仅站在个人喜好的层面关注书法艺术美感。

  书法审美功能不是素来就有,它与书法的艺术性相伴相生。在书法形成之初,“人们的审美意识尚未表现出对艺术的自觉追求,而是以其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所蕴含的形式美规律的抽象认识,作用于汉字字形及其书法的演化,从而造就了各种书体美的形式,并在实用的同时,欣赏到书法的艺术美。”书法的审美应该站在哲学和艺术层面,以美学精神观照书法,对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有全面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

  在悠长的书法发展史上,出现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亦出现了各类不同风格的书法审美范式和代表性作品。有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代表的清秀文雅一类,亦有以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为代表的大气磅礴一类,还有以杨凝式《韭花帖》为代表的意境高远一类,更有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代表的端庄险峻一类。而奇绝率真、古朴拙趣的《张迁碑》《石门铭》也是审美风格中不可或缺的。而一部分人仅仅从个人的审美经验出发关注书法艺术,对自己不喜欢的艺术风格缺乏应有的审美认知,或者说不接受与自己喜好类型相异的书法艺术作品,显得过于狭隘。

  大众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很容易接受用笔精致、圆润秀逸而富有书卷气的作品,如《兰亭序》《伯远帖》《韭花帖》以及苏轼的《邂逅帖》等作品,而对于类似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样的千古名作,却不知作品究竟“美”在何处。一方面,作品中的枯笔和涂抹痕迹“隔阂”了大众审美的视线;另一方面,作品中很多字迹形态有别于人们固有的端庄秀美认知,故而使很多大众对这类情文并茂、“无意于佳乃佳”的上乘书作缺乏应有的审美体验。实际上,《祭侄文稿》动人之处就在于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无意于佳”的创作表达。通观全篇,颜氏的叔侄情、家国痛一并迸发,字随情生,情随境变。孙过庭《书谱》中所言“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正是阐明了书法中情感与艺术并存的魅力所在,而作品中墨色的浓淡枯湿,更为作品增加了张力和魅力。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宜太过狭隘,应深层次地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性,接受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