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截至3月15日,微信、淘宝等多款APP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不过,目前大部分APP都把“个性化推荐”关闭键“埋”得比较深,一般会在隐私、广告相关的设置选项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算法应用得到了广泛普及。通过算法应用,个人信息控制者可以对用户实行个性化、智能化推荐,将网民感兴趣的内容及时推送到他们面前,而电商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精准提供各种商业广告,更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由此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算法应用具有“双刃剑”效应,一些平台、商家利用算法应用进行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既侵犯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又干扰了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比如,一些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的甚至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生成合成虚假新闻信息……这样的算法推荐服务就完全异化成了服务提供者实现不可告人目的的“私器”,让他们得以“权力任性”,甚至左右网络舆论场,让用户容易陷入“偏信则暗”的信息窄巷,如此情形令人细思恐极。
今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包括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算法选择权,就像是将电视机的遥控器交到了用户自己手中,这是用户选择权的回归,能够避免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把用户带入“消费陷阱”“信息陷阱”。
规范算法应用才能防范“算法失控”。促进算法推荐服务规范发展,才能更好保护广大网民的切身权益,让互联网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