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邓志文
不到湘中岂有诗,只待山花烂漫时。
初春时节,新化县紫鹊界的村民开始春耕备耕,游客则卷起裤脚下地体验。抬眼望去,青山连绵,梯田纵横,两千余年的农耕稻作文化仿佛在浅唱低吟……
过去,父老乡亲守着美景,却仅靠几亩薄田勉强维持温饱,甚至为了生计远走异乡。如今,随着旅游资源开发,昔日偏远的山区成为游人如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农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村民成了旅游从业者。
围绕做大产业、做强品牌、做优效益的总体目标,娄底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深度挖掘旅游内涵,湘中大地正谱写全域旅游的壮丽诗篇。
传奇之地,项目兴旅
曾国藩故居之底蕴,湘军古宅之恢宏,湄江栈道之旖旎,溪口水库之浩渺,百年矿区之粗犷,油溪夜漂之浪漫……湘中山水,一处一景,涌动着新的活力。娄底以项目为抓手,全市共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22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
山光水色,流金淌银,各县市区纷纷出招,八仙过海、各出奇招。
新化县以“旅游立县”,建成世界级旅游资源1处、国家级旅游资源8处、省级旅游资源17处;涟源市以“药王文化体验、山水围城休闲、湘军文化旅游”为重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双峰县把全县作为“曾国藩故里”来谋划,重点提升曾国藩故居核心景区和县城品质,着力打造荷叶、甘棠、锁石三个特色旅游小镇;冷水江市紧扣锑煤矿区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红色矿区游和波月洞西游文化园;娄星区依托城市体育公园及城郊仙女寨、洪家山自然条件,推动孙水河游步道及大埠桥足球小镇建设……
2021年,娄底共计接待游客40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63亿元。
美丽乡村,“钱”景无限
春日的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石灰岩地貌与村庄、田园、公路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该村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旅游日益火爆,成为全省第一家整村推进的3A景区。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在景区务工就业、开办民宿、发展特色种养,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双峰县杏子铺镇、双峰县江口村、新化县渠江源村、涟源市朱岩社区入选第三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
春光明媚,位于双峰县北部的锁石镇,万亩油菜花金浪翻滚、蜂蝶飞舞,网红打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乡村,因油菜花享誉全省。锁石镇整合项目资金3000万元,兴建旅游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路、永久性主会场等配套设施,新建乡间游步道12.5公里,连接镇内金紫峰、清竣亭、冷山冲大峡谷等8大景点,将全镇打造成一个如诗如画的大景区。
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良田沃土变成了观光热土,农家宅院变成了游客乐园,娄底全域旅游活力勃发。
当下,采摘园、民宿客栈、养生山吧、休闲农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满足了周末和小长假市场需求。去年,全市建成高星级乡村旅游区(点)9家。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娄底是一首青春的诗、一幅壮美的画,更是一首动人的革命歌曲——红军长征经过地、抗日战争时期两届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所在地、全省三大工人运动中心之一,毛泽东曾两次游学娄底。
眼下,红色旅游在娄底方兴未艾,一个又一个纪念馆建成使用,不少红色景区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红色历史可视可听可感。
在蔡和森同志纪念馆门前,常有学子在“蔡和森光辉一家”群雕前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纪念馆由“全景展厅”“走近和森”“光辉一家”等板块构成,设有10多个栏目,运用3D虚拟漫游模式,通过解说与互动,馆内展陈与视频、音频等相结合的手段,宣传蔡和森的事迹。去年,蔡和森同志纪念馆·故居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
娄底这片红色大地,曾涌现了无数革命先烈,有“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陈天华,有中国妇女运动卓越领袖蔡畅、曾宪植,有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他们用自己的壮丽年华,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健全红色旅游业态的同时,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资源的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介绍,全市做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章,突出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催生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旅领域新业态。
漫步娄底,“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绿色”与“红色”兼备,湘中大地,璀璨胜景等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