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迎着春风向未来

第03版
迎着春风向未来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3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古热”如何一直“热”

  吴学安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全程直播,河南博物院的数字考古活动带动3000万人次“在线考古”,“考古盲盒”吸引不少消费者……近年来,与考古和文物的内容吸引了大批“粉丝”,曾被视为“小众”的考古日益走向大众、掀起热度。互联网技术多元化应用,让文物考古一改过去枯燥面孔,变得更鲜活生动。尽管很多人是考古的“门外汉”,对专业知识和内容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参与到考古话题互动中,对出土的各类文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渴望了解文物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故事,透过文物探寻历朝历代先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

  “考古热”的背后,离不开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努力。从许多博物馆推出的考古体验活动,到线上直播发掘现场……通过传播手段的创新,多种多样的“打开方式”将有料的内容与有趣的形式相结合,在展示考古成果的同时,增强了人们对考古的亲近感,成为了解考古、走近考古、热爱考古的契机和窗口。这从近些年的“考古热”乃至“文博热”“汉服热”“文创热”中可以得到证实。

  文博和考古中蕴含丰富的人文信息、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巧夺天工的艺术文化。“考古热”体现出文化自信和国民对文化关注兴趣的不断提高。倾听历史的心跳,能找到我们的文化频率,让我们和先人情感共振、血脉相通,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未来“考古热”的长久延续,还要依靠“文博热”进一步引燃,博物馆的活化展示、知识普及程度,能否为观众提供多领域的深刻体验、优质的文物故事,将影响到文物考古话题能否从爆红变“常红”。让考古走出象牙塔,走近寻常百姓,激活国民的文化基因和情感共鸣,让“小众”考古逐渐变得大众化,这需要业界人士沉下心来,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方式,提高国民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度,赋予文物考古恒久生命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