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塘岭街道打造精美宜居地 共筑文明幸福城

  2021年以来,高塘岭街道精心打造13个美丽宜居村庄,农村处处皆是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在湘陵社区的“湘陵空间”,网格人员和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多项便民服务。

  范远志 摄

  望府路社区“家门口的党史馆”,通过展示雷锋、郭亮等望城本土红色人物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范远志 摄

  提质改造后的文源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范远志 摄

  紫鑫湾御湖湾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屋让居民享有干净清幽的小区环境。 范远志 摄

  高塘岭街道以打造“文明宜居幸福城样板”为目标,精心建造更具魅力、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为望城“一江两岸”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高塘岭街道提供

  谢 璐  刘 孟  潘 盼

  当壬寅虎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长沙望城大地,行走在高塘岭街道的城乡,处处呈现着如诗如画的风景,处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力量,处处传递着互助友爱的温情。

  这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不断刷新征拆的“高塘岭速度”;百余个老旧小区陆续完成提质改造,老城区的居民也能住进新家园;精美的公园、繁华的商圈满足市民一站式购物休闲需求……

  这里,乡村振兴纵深推进。13个美丽宜居村庄竞相绽放,各美其美;无人农场、休闲农庄等现代农业振翅高飞;“美丽经济”不仅扮靓了乡村田园,还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精神“富”起来……

  这里,民生福祉持续增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让老年居民进出不再困难;垃圾分类撤桶并点让居民楼前的蚊虫乱飞变为鸟语花香;智慧小区建设让群众生活更便捷,足不出户也能参与公共事务;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不断释放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红利……

  2021年以来,望城区拉开了“一江两岸”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大幕,将包括高塘岭街道在内的184.67平方公里热土纳入重点开发建设范围。区委书记张作林在高塘岭街道调研时,提出“争做城市品质首善、争做社会治理标杆、争做城乡统筹示范、争做基层党建表率”四点要求,为街道发展锚定了新的坐标、描绘出明晰路径图。

  冲锋的号角吹响,该街道乘着“强省会”战略的“东风”,紧扣省、市、区两会部署要求,以打造“文明宜居幸福城样板”为目标,加速建设赏心悦目的精美城乡,发展优质均衡的民生事业,构建多元善治的治理格局,精心建造更具魅力、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高塘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毅表示,高塘岭街道将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以更扎实的党建基础引领社会治理,以更先进的工作理念做优城市品质,以更解放的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奋力在创新实干、赶超跨越上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为望城将“一江两岸”打造成“山水洲城新样板、湘江两岸新客厅、望城核心增长极”贡献“高塘岭力量”。

  细微之处,彰显城市文明;毫厘之间,见证为民初心。如今,走在高塘岭的大街小巷,常常能听到人们点赞的声音:“高塘岭越来越美了,治理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便捷,在这里生活特别有幸福感和安全感!”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新变化,赋予高塘岭新的活力,文明宜居的幸福基因已深深融入了这方热土。

  提升城市品质,擘画宜居家园新图景

  新年以来,高塘岭街道辖区内一片主要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区重现“青春范”,在本地居民群中“美出圈”了——

  徜徉西塘街社区,只见“白改黑”后的柏油路面平坦宽阔,粉刷一新的楼栋外立面干净清爽,路旁的池塘波光粼粼,不经意间在街角就能邂逅精致小巧的花园,提质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为居民们提供了办事的好平台和活动、阅读的好去处。“我在这里住了46年,才发现小区原来可以这么美!小院变整洁了,邻里感情也更融洽了!”住在海利小区的欧阳爹爹说,以前儿女们老是劝他搬出去住,现在他打算在这里安心养老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高塘岭街道是望城老城区的集中区,辖区内共有老旧小区109个,涉及楼栋403栋,历经岁月的洗礼,不少小区出现房屋漏水、管网老化、交通拥堵、乱搭乱建、车位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乘着市、区提质提档改造的“东风”,街道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尤其2021至2022年铺排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13个社区。截至2022年底,将完成全街10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近十万百姓。

  为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该街道以2021年“书记工程”为抓手,在全街城市社区中,党组织书记抓老旧小区治理“书记工程”项目9个,将辖区内的老旧小区划分为46个网格,成立建制型老旧小区党支部32个、党小组63个,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共解决居民各类问题诉求1400余件。针对“改哪里、如何改”,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居民群众纷纷参与,主动拆违腾地、监督施工。

  中南社区的废弃厂房变成居民期盼的社区公园、体育健身场、居民餐厅等;湘陵社区风景秀美、鸟语花香,湘陵空间内居民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着生活用品;雷锋小区里雷锋书屋、雷锋墙绘等无处不在的“雷锋元素”如春雨般滋润着居民的心灵;红旺小区的经营区和住宅区并行不悖,整洁有序……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街巷实现由内而外的华丽蝶变。

  与此同时,街道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让党旗飘扬在项目建设一线,两个月内完成七个项目的征拆安置工作并腾地533亩;不断优化市政配套,全力保障新阳线、粉行线、袁粮线等基础道路建设,配合完成旺旺路新建雨污水管道6207米、城市道路添景增绿等工程;以“绣花”功夫精细化提升城市管理,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一年来累计办理各类案件412件,拆除违建面积近1.6万平方米,街道主要领导和村社书记挂图作战,开展市容环境、门前“三包”、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110余次,街道市容市貌大为改观。

  如今,高塘岭城区“面子”靓了,推窗见绿、移步换景;“里子”足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家门口实现了升级。

  扮靓美丽村庄,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刚刚结束的春节长假中,不少市民游客选择短途自驾,来到离中心城区不远的高塘岭各美丽宜居村庄,赏乡村之美 体验田园之乐。湘江村里,依水而建的民居别具江南水乡风韵;宝丰湿地公园中,水生态美景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湖滨游览区、娱乐休闲区、餐饮民宿区等让游客尽享悠闲假期;浪漫的新康戏乡里,漮水梨园、戏曲主题展览馆等让人在粉墙黛瓦之间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文化……

  2021年以来,高塘岭街道按照“一村庄一规划、一村庄一蓝图”的理念,统筹专项经费用于13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各村探索以农民为主体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屋场夜话等形式,鼓励村民、社会贤达积极筹资筹料、投工投劳,13个屋场群众累计筹资290余万元,筹集沙、水泥等建材100余吨,投工投劳1000余工。

  六合围村的村民们仍记得2021年5月的那个下午,伍家塘美丽宜居村庄筹资筹劳会在村里召开,村党总支书记袁成香带头捐款1万元。紧接着,户口早已转至长沙的党员李红钢也毫不犹豫捐款;村民李军表态腾出鱼塘2200平方米;教师张文利表示负责搜集村上名人事迹、撰写文字;住在伍家塘公路两厢的党员们纷纷认领责任路段,志愿进行清扫保洁……

  通过党群勠力同心,“一村一品”的壮丽图景在高塘岭大地铺展开来——

  六合围村伍家塘美丽宜居村庄深入挖掘劳模张仕斌的先进事迹,提质“梅树猪场”旧址,打造了张仕斌先进事迹陈列室,以劳模文化带动村民共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新阳村严家旺美丽宜居村庄依托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创建,打造富贵桥、亲水平台、水体净化浮岛等水生态美景,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名盛村黄沙湾美丽宜居村庄修缮抗美援朝老兵墓,建设“老兵之家”,打造爱军拥军为主题的美丽村庄;沱市村梽木美丽宜居村庄挖掘中华千年礼孝文化,形成特色乡村振兴模式……

  美丽宜居村庄的建设撬动了“美丽经济”,该街道以都市农业为抓手,一批现代农业项目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新阳村,全国首个双季稻无人农场已初具规模,其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机械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生产、管理任务。以前需要20多个人作业的200亩水稻春耕春插,如今只需2到3人,还可节约灌溉用水、肥料和农药投入,实现核心示范区增产10%以上。

  在六合围村,金成水乡生态农庄流转土地近2000亩,发展了蔬菜、水果、家禽、生猪、甲鱼、小龙虾等多种种养产品,加之开展采摘、垂钓、餐饮等农家乐项目,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养殖甲鱼,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农户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实际上,高塘岭街道涉及农业种养的企业有60多家,通过“农区变景区、田园变花园、产品变商品”,带动当地务工9万人次,为群众年增收1000多万元。2021年,全街道12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多元善治新格局

  “这家店铺的墙体开裂渗水了,需要尽快维修。”2021年12月6日,高塘岭街道新都小区业委会主任黄和平在进行网格巡查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雷锋哨”平台,社区、业委会马上联系施工人员对该处开裂墙体进行修复,第二天便整治完成。

  无独有偶,景城苑小区文东山诊所前的下水管道破裂,污水外泄,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存在安全隐患。听到群众呼声后,网格长肖专随即吹响“雷锋哨”,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立马响应,仅仅4个小时,“家门口的烦恼”迎刃而解。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塘岭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一盘棋统筹、三级书记负责、五方力量联动”的原则,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网格架构,选优配强三级网格长人选,同时以“1+1+1+N”为标准,在每个三级网格配备1名三级网格督导员、1名网格指导员、1名专兼职网格员、多名网格志愿者。由此,23名二级网格长、137名三级网格长、766名四级网格长、1300余名各类网格人员活跃在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的各个角落,编织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管理网。

  在此基础上,在全街道铺开“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依托望城区开发的“雷锋哨”网络平台,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实现“吹哨”声声响、“应哨”件件结。近三个月,街道各网格一共吹响“雷锋哨”546次,解决问题400余个,推动森林海小区水域问题、正荣财富中心连廊问题、无人管理小区基础设施等一批问题整改到位,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

  与此同时,该街道加强区域化党建,不断壮大党建“朋友圈”。街道和辖区各村(社区)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充分调动全辖区资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望府路社区通过与区公安局结对,建起社区警务室,13个小区居民享有家门口的“派出所”,治安服务惠及近2万群众;斑马湖社区党总支依托百合湖滨、丽景华庭等小区雷锋驿站,收集居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派单、督促整改,确保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据统计,该街道11个城市社区党组织与103个辖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共签订共建协议76项,确立共建项目240余项,内容涵盖医疗、卫生、养老、助残帮扶等多个领域,切实将驻区单位的“好资源”转化为了服务群众的“好举措”。

  此外,街道创新信访接待方式,落实“首接责任制”,一举击破群众上访“今天找这个干部、明天找那个干部”的民生弊病,成功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夯实组织堡垒,推进支部“五化”建设,122个支部均达到四星级,获评五星级雷锋驿站11个;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收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96个,已完成91个,完成率94.8%,群众满意度100%。“党建引领、多元协商、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成型。

  厚植为民情怀,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以前年轻,不觉得爬楼梯是什么问题,现在岁数越来越大,上下楼真是越来越困难,幸好马上就能用上电梯了!”73岁的李国华是高塘岭街道文源小区的居民,每天出门买菜上下楼正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让他欣喜的是,所在楼栋的加装电梯已经施工完毕,很快他们也能享受和新楼盘住户同样的乘梯生活了。

  电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2021年以来,望城区大力推进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高塘岭街道作为老旧小区集中街区,经上门摸排、组织申报、实施工程,2021年已完成36台电梯加装。

  望城区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民生作为第一使命,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永葆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塘岭街道紧盯百姓“急难愁盼”,打出一系列民生实事“组合拳”——

  改善人居环境。在27个小区推进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工作,并打造了紫鑫御湖湾等7个示范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屋具备洗手台、全自动物理除臭杀菌设备、自动喷淋灭火等装置,让小屋密闭除臭,杜绝二次污染,控制‘四害’滋生。”紫鑫御湖湾小区党支部书记介绍,通过有效宣传、现场督导、正向激励、反向曝光等多措并举,居民生活垃圾正确投放率从原先的不到50%提高至80%多,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居民反响越来越好。

  优化人性管理。趁老旧市场提质改造之机,在辖区内的红旺市场、莲湖市场、文源市场,通过租用村民自留地、利用闲置空地、改造停车位等方式,开辟自产自销区,共建成摊位122个,免费提供给周边有需求的农户销售自家农副产品。其中红旺市场有5个“爱心摊位”专供困难家庭,既为困难群众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也满足了喜欢吃本地蔬菜的居民需求。

  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将紫鑫御湖湾小区纳入智慧小区改造试点,通过配置热成像测温仪、人脸门禁、智慧灯杆、电动车入梯进行监控、消防占道监控摄像机、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等“黑科技”,让居民生活更“聪明”、便捷、安全。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组织开展糕点师、育婴师等培训活动,累计开展培训40余次,参与培训3160人,帮助更多群众长技能、易就业。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调处农民工欠薪问题230余例,帮助追回农民工工资220万余元。

  针对“一老一小”,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累计发放低保、高龄津贴、教育扶贫等各项民生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或升级1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指导湘陵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当又一年春来到,智慧勇敢、勤劳朴实的高塘岭人,早已迎着朝阳再出发,携一座更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的幸福街区,昂首阔步开启新征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