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晗 刘 武
飞雪迎春到,奋进正当时。
壬寅虎年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长沙一江两岸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吹响了全市大力推进“强省会”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极目远眺,湘江西岸春潮急!总投资超千亿元的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为湖南抢占全球智能网联产业高地;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新城工业二期,致力于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新城;国检集团华中区域总部湖南基地,将为长沙检验检测产业建链补链;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助力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走向世界……
大项目引领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发展。湖南湘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土地上热火朝天、热气腾腾,全域上百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工,以全力当好“强省会”主力军先锋队的姿态,以只争朝夕、接续奋斗的劲头,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春天,进发!
“项目为王”不松劲 奋勇争先开新局
举旗定向,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一系列重要指示所寄予的重托言犹在耳,省市“党代会”“两会”对湘江新区的殷切期望催人奋进。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阶段,“中部第一新区”湘江新区必然要抬高发展坐标,先人一步谋发展,快人一步抓落实。
“新区上下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头雁、争做先锋,为纵深推进‘强省会’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长沙贡献更多新区力量。”在春节前夕召开的湘江新区2021年总结表彰大会上,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话语铿锵。
项目,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撬动区域经济升级的强力杠杆。在湘江新区,“项目为王”的导向始终旗帜鲜明。
刚刚过去的2021年,湘江新区围绕重大项目抓产业,全年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37个、合同引资1300亿元,三安半导体、中联智慧产业城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一业引领(工程机械)、两大主导(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优势(食品加工、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速构建。
一个个项目拔节生长、茁壮成长,不断彰显着国家级新区的风采。一组数据十分亮眼:2021年,湘江新区聚焦“三智一芯”,深化产业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分别达40%、30%,产值过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6家、15家、80家;全域133个基础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大王山、洋湖、滨江、梅溪湖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品质持续提升,高铁西城、人工智能科技城等加快推进,大泽湖、湘阴金龙先导区、九华兴隆湖等新片区全面启动建设……
速度和质量在这里被创造、被刷新,也催生着这块土地蝶变。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2022年,湘江新区压实“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紧紧围绕实施“455”战略,全域计划铺排重大投资项目730个,总投资超7300亿元,年度投资超1600亿元,奋力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号令响,风雷动!湘江新区全域发展“一盘棋”,项目建设快扬鞭。
此次湘江新区集中开工的133个项目中,既包含直属片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总部服务基地(一期)等18个项目,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新城工业二期、国检集团华中区域总部湖南基地等13个岳麓区项目,也包含星邦智能国际制造城、楚天科技五期等各园区、区(市)及湘阴、九华新片区的102个新开工项目,涵盖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创新类项目等。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风景。立足新起点,湘江新区锚定“项目为王”,持续强化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加快构建“5000亿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产业格局,擎起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产业立区”不动摇 集群发展闯新路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此次集中开工仪式选址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可谓意味深长。
4年风雨兼程,夙兴夜寐;4年独辟蹊径,摸索前行。湘江新区助力长沙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进了全国“第一方阵”,把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成为“网红长沙”的一张“智慧名片”。
百度、华为、腾讯、海信、中国移动、中国汽研、德国大陆、舍弗勒等30多家国内外巨头企业纷至沓来,中车、西电、吉林大学、科大讯飞等12家知名科研院所云集落户,先后牵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赋能工程机械,聚集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近400家……
产业生态欣欣向荣,新基建同样驶入快车道。湘江新区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新基建发展,在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新型网络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示范应用、标准制度建设五个方面助力长沙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全市重点区域5G全覆盖,构建了核心商圈、交通枢纽、旅游景区、产业应用的5G场景,为长沙实施“强省会”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追赶到领跑,长沙一路“超车”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如何把这张熠熠生辉的名片擦得更加闪亮?
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保持领跑态势”。虽然产业生态整体来势较好,但决策层研判,要在竞争中强势突围,必须充分整合资源等方面精准发力,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产业项目落户,助推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这也和湘江新区“产业立区”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作为长沙乃至全省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湘江新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致力于构筑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了推动“产业高端化—企业规模化—项目集群化”的发展思路。
如果说国家智能网联(长沙)测试区正式开园、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头羊”和“火炬”计划施行等关键事件是助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的“抓手”,那么如今要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一个棋盘上下一盘更大的棋,一个高质量、集中性的产业化平台便不可或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启动建设无疑就是新的“引爆点”。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分量如何,从其定位便可知一二。其不仅是长沙“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之一,也是湘江新区“十大百亿项目”之首,定位为全球智能网联产业高地、全国智慧双碳品质新城、湖南先进制造赋能中心、长株潭融合发展排头兵、新区创新发展引擎和未来智慧生活首发地。
在产业园24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功能分区各有侧重,差异化发展。其中,北部启动核心孵化测试功能、加速产业化进程,中部布局规模制造与场景应用及服务,中长期重点打造南部融城发展典范。
不局限于此,产业园还将按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理念和思想观念,将打造成全省园区创新发展的样板,争创省级特色产业园。
不难看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发展格局宏大又注重细分,在大集群中又培育小集群。按照“园中园”模式,产业园分为智联创新园、智联加速园、智联制造园、智联服务园、智慧农业科技园、数字融城示范园,规划配套相对集中,通过推动产业链要素高度聚合,实现地域聚合到产业链聚合。
新春喜迎“开门红”,破土凌云的将是未来一张与工程机械齐名的闪亮名片,一座千亿产业新城正在湘江西岸强势崛起!
“四个新区”不停步 争先进位谱新篇
百余个项目一次集中开工,令人振奋。既是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开门红”“开门稳”的冲锋号令,也是国家级新区奋进“十四五”、挺进“第一方阵“的务实之举。
当前,湘江新区正处于从“五年成规模”向“十年树标杆”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闯出新路、谱写新篇,才能不负伟大时代?
湘江新区决策层未雨绸缪,从“四个维度”齐头并进,加快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
——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力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坚持“产业立区”,进一步推动产业高端化、企业规模化、项目集群化发展,构筑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提升科创竞争力打造前沿创新新区。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龙头,争取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在新区布局,加快推动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建设,健全“产学研金用”联动转化体系,助推更多科创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
——全面激发改革新活力打造开放活力新区。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积极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城市和其他国家级新区合作,加强与湖南自贸区“两区联动”,着力打造“倾力支持、立说立行、精心呵护”的亲清政商关系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打造一流品质新区。坚持品质优先,加速推进融城发展,加快湘阴新片区金龙先导区首开区、九华新片区兴隆湖片首开区开发建设,明确支持政策并加快产业导入,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长岳协同发展中当好主力军、打造新样板。
走马湘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土地,每一寸土地都在一路超越、一路向前,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
实干创造未来。当“四个新区”目标既定,湘江新区新一轮发展大幕业已拉开。湘江新区将发展目标项目化、具体化,重点发力十大百亿产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创新引领项目、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十大重点片区项目,通过实施“五个十大”项目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央、省市对新区发展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既让我们备感振奋,也倍增责任,要抬高坐标抓落实、分工明责抓落实、强化合力抓落实,共同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新年伊始,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谭勇向对新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发出动员,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和决心,鼓足干劲,奋勇前行。
湘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始终挺立潮头的湘江新区将永葆“闯创干”的精神和斗志,加满油、鼓足劲,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击楫勇进、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