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𦰡溪我的家

  新人推介:胡扬平,60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任职于湖南省洞口县𦰡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热爱文学,已在网络及报刊发表诗歌600余首。出版了诗歌集《捡拾青春漏去的时光》,与人合著《蔡锷传》,编剧的电影《家在[~公式~]溪山旮旯》已完成拍摄。

  胡扬平 那溪

  小时候常见不着父亲,母亲告诉我,他去远方讨生活了。远方的概念很模糊,据说是晚霞落下去的山旮旯里。它的名字叫“nuo”溪,就是“那”字上头加个草头。许多人就叫它“那”溪。

  有一天,父亲回来了,扛着一截木头,很疲惫的样子。他说是昨天下午动身的,走了十几个小时的路。我顾不上这些,傻傻地嚷着要父亲把“nuo溪”写给我看,他满脸的无奈。父亲是个正儿八经的文盲,看他在生产队领东西时签的名,总让我想起历史书上介绍的甲骨文。但他很会讲故事,会讲湘黔古道的往事,会讲宝瑶驿站的民俗,会讲放排、打野猪的惊险,还会分享捉黄蛙、挖竹笋的喜悦,也有五步蛇或竹叶青及大土蜂伤人、甚至还有放蛊毒的恐怖。我听得津津有味,也时常会毛骨悚然。“神秘”便成了我心中𦰡溪的第一印象。

  时光流逝,阴差阳错,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春天里,一纸任命让我一脚踏进了𦰡溪,踏进了这个神秘、美丽却戴着贫困帽子的瑶乡,这个深藏在雪峰山腹地的天然氧吧。小草欢迎我的到来,在春天的暖风里绽开了笑脸;群鸟欢迎我,用甜甜的歌声为我接风……我出生在贫穷的农家,也是蒲公英的命属,随风飘荡,随遇而安,遇土扎根,遇雨蓬勃。望着这块浸渍过父亲汗水的土地,我心中默念无数次,祈求瑶乡风调雨顺,祈祷同胞们幸福安康。我也一直叮嘱自己,栽几棵常青树让鸟有居,种几株不谢花四季芬芳,干几件漂亮事造福于民,写几首抒情诗自我欣赏。

  到𦰡溪,“龙头三吊”是必须去的打卡地。狭谷幽长,林茂壑深,三级瀑布像长长的白练从天而降,雄浑的、交响乐似的水声让人的视听神经瞬间达到异常的兴奋与活跃。在“一线天”(俗称“夹凉饭”),你看到的不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多的是感受先辈放排的艰辛!后来我去了宝瑶,去寻找父亲讲过的故事。在千年鸳鸯银杏树的下面,碰上了饱经风霜的奶奶,她告诉我父亲住过的工棚在哪,夸赞我父亲诚实勤快,他曾帮东家打过稻子,曾帮西家修过凳子。我仿佛闻到了父亲的汗水味,它和宝瑶的泥土味杂糅在一起,弥散在这片古老土地的空气中。只可惜父亲已没有机会看到古道驿站宝瑶今日的繁华!贫困帽摘掉了,省级脱贫攻坚示范村评上了,少数民族特色村的牌子挂起了,乡村旅游重点乡村的牌子到位了!我也去了白椒,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名号,让我感觉到了那份历史的厚重。当年的进士已埋骨他乡,古老的进士府墙头,几株不知名的小草在风中摇曳。我也曾在安顺的草场上,遥想当年瘟疫的猖狂;在大麻溪“乌饭节”的故事里,欣赏杨家将的足智多谋;老鼠年的秘密,熬茶的芳香,高登山全石结构的普照寺的雄奇,隐藏在这神奇的山旮旯里,都昭示着历史的源远流长!

  六年了,我用脚丈量着这片土地,即使荆棘血吻着我的皮肤,也未曾停止前进的脚步。我用心用情去贴近瑶民的生活,即使卑微得像苔藓一样,依然隐忍生长满怀希望!今夜,月明星稀,晚风轻拂,一只蝴蝶飞入我的书房。 我把它捧在手心,倚窗颙望远方的家乡。蝴蝶啊蝴蝶,你会不会真是父亲的化身啊?这让我又想起曾经的一个疑团?那年父亲驾鹤西去时正是除夕之前,那是个蝴蝶不会出现的季节,一只美丽的蝴蝶出现了,它匍匐在父亲最喜欢坐的小凳上,任你怎样撩拨,它都只会振振翅膀,在屋里打个圈又重新飞回原地。

  这也许是父亲的化身,或是父亲的信使。

  因为昨天就梦见了父亲,他仍然是那样的慈祥。他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要把𦰡溪当做自己的家乡,看好它,把它搞好!”望着窗外的月光,我突然记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忍不住轻轻地吟唱,“这一片天地仿佛是我的,我什么都可以想也什么都可以不想”。的确,眼前这天地仿佛真是我的了,因为这是父亲的𦰡溪——我的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