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军
“十三五”期间,怀化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5797户103904人,建成集中安置区330个,是全省搬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今年以来,怀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就地就近就业、安置点发展产业、社区环境优化、示范创建引领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向纵深推进,助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今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介了怀化经验。
聚焦“就地就近就业”发力,推动搬迁群众就业“全覆盖”
怀化市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促进49248名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政府投资项目支持就业。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优先安排当地易地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全市共实施政府投资项目220个,吸纳搬迁群众就业620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
推广以工代赈带动就业。该市重点围绕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等领域,推动实施150个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以工代赈”项目,吸纳1900余名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增建帮扶车间扩大就业。该市延续帮扶车间费用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创办一批帮扶车间,引导搬迁群众就地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现已建成297个帮扶车间,吸纳2800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该市依托本地乡村特色优势资源,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643家本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搬迁群众就业6600人。
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该市将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货款及贴息、创业培训等各类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向搬迁群众倾斜,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搬迁群众自主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家庭农场”等,目前,共发展投资5万元以上的自主创业项目1225个,帮助49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自主创业就业。
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该市统筹开发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管理维护、保洁护绿、治安协管、交通劝导、护河护路、生态护林等各类公益岗位,共开发公益岗位1935个,帮助有就业意愿而又无法通过市场解决的轻病轻残、半(弱)劳动力“就业”问题。
聚焦“安置点发展产业”发力,推动搬迁群众增收“早致富”
怀化市大力推进政策、园区、项目向安置点聚集,着力构筑“县有特色后扶产业、乡有后扶产业园区、村有后扶产业基地、户有后扶产业项目”的后扶产业体系,实现安置点产业全覆盖、产区大融合。
推动产业优惠政策向安置点聚集。该市在全力推动“以工代赈”政策向安置点发展产业重点倾斜的基础上,组织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等部门全面推广“以工代赈”政策,同时,将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各类优惠政策向安置点倾斜,支持安置点发展后扶产业。
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向安置点聚集。该市加大安置点配套产业(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建设。2021年以来,新建后扶产业园区22个,既为搬迁群众提供返乡创业场地,又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和增收来源。
推动特色产业项目向安置点聚集。该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安置点的特色产业,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集中安置点周边聚集,推动安置点后续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发展产业增收。目前,全市已建成后扶产业项目158个,总投资15.3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
聚焦“社区环境优化”发力,推动搬迁群众安居“快融入”
怀化市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扶志与扶智并举,软件与硬件同推,以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帮扶二十条措施”精准落细落实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安置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全市新(改)建幼儿园23所、中小学3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7个、医院3家、敬老院7家、康复疗养院2家,330个安置区全部统一规划修(改)建了小区管理用房,并在77个大中型安置区专门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
完善提升生活配套设施。全市新(改)建农贸市场27个、妇女儿童活动中心44个、图书室82个、党员活动室99个、老年人活动中心138个、文体活动广场147个、红白喜事场地211个,满足搬迁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强化社区服务。该市在符合条件的87个安置点设立党总支2个、党支部19个、党小组66个、社区居委会9个,27个安置点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330个安置点全部组建了小区管委会,推动社区管理便捷化、智能力、精细化。
帮助解决生活难题。该市在102个城镇安置区全部开通了城市公交车,198个乡集镇安置点和农村安置点开通了农村客运班车,239个安置点开办了平价爱心超市,229个安置点的搬迁户统一分配了“微菜园”,解决了搬迁群众“出行难、购物难、吃菜难”问题。
落实优惠政策。该市出台优惠政策,5年过渡期内,对所有搬迁群众每月每户减免10度电费、4吨水费,免交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费、小区物业费和有线电视收视费;搬迁到城镇的农村低保户,待遇参照当地城镇低保标准,通过临时救助补差方式落实到位。
加强防止返贫监测。该市发挥全国监测帮扶平台和省易地搬迁大数据平台作用,安排专人调度就业、产业、兜底保障等;逐点逐户精准摸清易地搬迁低保户、重病重残户、因灾受损户等重点关注户情况,并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通过落实低保兜底、残疾补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防贫保险等方式,组织“四支队伍”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助尽助”。目前,全市纳入易地搬迁后扶监测共844户2769人。
优化小区物业服务。该市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程后续维保工作指导意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办法》,对163个较大安置区组建了物业公司,确保安置小区物业管理规范、服务到位。
强化社区文化建设。该市大力推进感恩教育、公共文化、文明创建、民族文化“四进社区”,表彰文明安置区57个、文明搬迁户584户、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448人。按照“一区一感恩文化长廊、一栋一感恩固定标语、一户一感恩教育对联”要求,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聚焦“示范创建引领”发力,推动易地搬迁后扶“见实效”
怀化市全力打造4个“集中安置综合示范区”、34个“后续管理示范区”、34个“就业帮扶示范区”、34个“产业发展示范区”、156户“自主创业示范户”、146户“分散安置示范户”,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精准制定创建方案。制定出台《怀化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并督导县市区逐点逐户精准制定细化方案。
切实强化政策保障。怀化市委、市政府将“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以及规模性返贫的十条措施之一予以支持。
深入一线精准督导。该市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全市所有拟创建的示范区(户)进行了为期2个月现场核查指导。
现场观摩示范推进。该市先后在溆浦、靖州、会同3个县,组织开展了全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村”“乡”“县”三级示范创建现场观摩活动,确保示范创建方向明、目标准、效果好。
溆浦县雷坡村茶场安置区,借助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力量,打造420亩高山刺葡萄园、100亩高山优质茶园、100亩高档赤松茸菌园“三园”后扶产业,推进“产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中方县铁坡镇搬迁群众杨少良,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优势,创办淘宝网店,年销售纯收入达40余万元,争创“自主创业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