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亚平 周磊
通讯员 陈德兴
【文化解说】
平江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独特而又古老的民间艺术,明末清初流入平江。平江皮影戏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表演者须具备打、吹、拉、唱及制作影人等多方面技能,其行当角色分生、旦、净、末、丑,流派有“南路”“北路”之分,声腔有秦腔、唢呐腔之别。表演时,两三名艺人在灯光照亮的幕布后,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平江流行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带着浓厚乡土气息。2012年,平江皮影戏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守望故事】
挂起白幕,敲起锣鼓,灯影中映出大千世界,说唱中道出悲欢离合。
12月11日晚,平江县南江镇桥西村景福源庙内,搭起一个面积约3平方米的舞台。平江皮影戏第五代非遗传承人钟志远稳坐台后,将鼓点敲得铿锵热烈,另外两人一人操纵皮影人物,一人弹奏弦乐。仅3人,却分饰近10名角色,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曲调唱述故事,每名角色嗓音各有不同,台前观众惊奇不已。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当如是也。
辉煌
在平江,有一个民间习俗,凡春天农忙前,村民会到庙里许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待到秋季,村民便会请来皮影戏班子庆祝、“还愿”。
那时候,只要有皮影戏表演,村民带着板凳三五成群赶往戏场,小孩你追我赶,好不热闹。一场皮影戏还没开始,戏场早已人声鼎沸。
1967年,钟志远出生在平江“影戏窝子”三阳乡白石村。他自幼喜爱皮影戏,一有戏看,就会早早地去抢占前排位置。他还喜欢自制纸影,在窗上戏耍。
由于家里穷,钟志远初中毕业便辍学回家。“我当时心心念念想去学皮影戏。”18岁时,他终于拜师皮影戏老艺人宋南村,当时师父带了3个徒弟,他是最后入门的。
他没想到的是,皮影戏并不像他玩影人那么简单。唢呐、京胡、中阮、锣鼓……吹拉弹唱样样得会,还要边演奏边唱、边操纵皮影边唱。“最苦的不是练习,而是奔波,我们叫‘走游箱’。”提起30多年前的事,他记忆犹新。那时交通不便,下乡演出只能步行。钟志远经常挑着两箱家伙什,跟着师父在各乡镇之间穿梭。有一次去长寿镇表演,天没亮就出发,走了近60公里路。抵达时,已是晚上9时许,主人家晚饭都吃完了。
后来,宋南村“退出江湖”,钟志远和师兄撑起门户,在平江十里八乡表演。由于吹、拉、弹、唱、打齐全,唱腔突出,又擅长影人制作,钟志远被称为“影戏狂”。
“当时工人平均工钱是一天1.2元,但演一本皮影戏就能赚9.5元,平均每人能赚3元多。那时,我们一年可以唱600多本戏。”钟志远说,靠唱皮影戏,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买自行车的人,后来在县城买了房。
困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成家后,钟志远自己制作一副“担子”,脱离师兄独立演出。但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电影开始流行,戏台前观众越来越少,请他演出的也越来越少。
钟志远舍不得皮影戏,却不得不为一大家子的生活考虑,便转行做电工,只在闲暇时演几场“过过瘾”。
1999年,钟志远和父亲一起前往河南打工。钟志远没机会再唱皮影戏,但心底的火苗依旧没有熄灭。他利用晚上整理、创作100多本剧本。在他家,记者看到厚厚一沓本子,虽陈旧不已,却保存完好,文字工整清晰。
3年后,父亲生病,钟志远带他返回平江。“我还是想演皮影戏。”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他跟妻子黎迈辉商量,他白天在家,晚上出去演皮影戏;妻子白天在外打零工,晚上回家看护。这样的日子,持续了6年。
钟志远带过3个徒弟,但都转行了,陆续离开。他想过再收弟子,却未能如愿。“现在哪行都比演皮影戏赚钱,没人愿意学。”钟志远虽然惋惜,也无可奈何。
“我支持他,只是有点心疼,他说晚上写剧本更有灵感,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黎迈辉告诉记者,1989年,夫妻俩因皮影戏而相识相爱,成了那段艰难岁月里彼此最坚强的依靠。
“皮影戏传播正能量,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受到影响。”钟志远说,曾有一对婆媳关系不好,一起看了他演出的《十月怀胎》后,化解了矛盾。时至今日,老婆婆每逢过年都会送一只老母鸡给钟志远。
新生
钟志远家的阳台上,挤满了各种小物件。“有做哨片的芦苇、没有上色的皮影,还有一些做皮影用的材料。”钟志远从一个木箱里拿出数十个皮影人物,“这是我今年结合平江红色故事创作的新戏《黄金十六两》里的人物,我还到北京参加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百部红色主题皮影戏创作征集及云展演’活动。”
2012年,平江皮影戏被批准为省级非遗项目,平江县成立皮影戏协会,钟志远的戏剧人生翻开新的一页。
平江县文化馆馆长梁瑞海找到钟志远,希望他多带徒弟。“平江皮影戏历来传男不传女,可现在男性都出去打工、上班……”钟志远欲言又止。梁瑞海提出:“只要愿意把这项文化传承下去,女徒弟也可以带嘛。”
2017年,平江县集结全县30余位皮影戏老艺人,面向社会招收学徒。刘牡丹、魏思娟、邓满满等5人陆续拜入钟志远门下。“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没有专门的练习场地,只能傍晚到公园等空旷的地方练习。”刘牡丹说,“我是第一批学徒,学了4年才敢正式演出。”
2018年,钟志远被评为平江皮影戏岳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7月14日,平江石牛寨仙人谷光影世界、皮影艺术馆开业。平江皮影戏首次在景区拥有固定的展示展览场馆,面向各地游客散发特有魅力。
“我一直想创作一些与时俱进的东西,经常录制视频、音频在全民K歌、抖音等平台传播。”钟志远说,他新编的历史皮影戏《离骚记》先后两次在央视播出,他传承皮影戏的故事也在央视“遍地英雄”栏目播出。钟志远还带着徒弟成立平江县影人入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平江县大桥中学创建平江皮影戏传承基地,定期组织开展锣、唢呐培训,让平江皮影戏走进校园。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钟志远给皮影人物画上口罩、护士帽,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大量作品,为市民普及防疫知识,宣传基层防疫工作。他叫上儿女帮忙,先用手机录锣鼓声、拍视频,再将声音、视频剪辑好,传到网络平台,极受欢迎。
“现在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平均每月能演20多场。我很有干劲,希望能让平江皮影戏走上更大的舞台。”钟志远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润喉药吃下,带着刘牡丹现场表演了一段皮影唱段。尽管已经55岁,拿起唢呐,他仿佛还是18岁时那个初出茅庐、热情似火的小伙。
【专家寄语】
与时俱进
唱演时代新故事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李彦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把湖南影戏归为我国七大影戏流派之一,而平江皮影戏作为湖南影戏的分支,一直是湖南地区长期传承的一种独特的、具有仪式特征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平江皮影戏借助可操纵的影偶形象、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以独具特色的平江“唢呐腔”曲调,唱演传说和历史故事,是洞庭湖区域民间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以钟志远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在此项非遗传承保护中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创作脱贫攻坚、平江红色故事等题材皮影戏,做出了可喜成绩。钟志远还经常下乡演出,重点培训优秀学员,为平江皮影戏寻找新的传承人,对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平江皮影戏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