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淦璋
通讯员 郭茜 彭胤武 朱治宁
隆冬时节,湘北安乡县,一幢幢灰瓦白墙、江南风格的改建农房映入眼帘。该县将农村危房改造和风貌改造、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了“忧居”向“优居”转变。
安乡县的变化,成为全省推动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省村镇建设工作由“补短板、强弱项”向提升农村住房和人居环境品质阔步迈进。
改造危房 彰显风貌
房子,在农村是大事。围绕农村危房改造,我省打了一场持久攻坚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透露,从2013年至2020年,全省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2.45万户,超过国家下达任务16.32万户,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鹿山说,根据国家部署,2021年我省将危房改造政策支持对象,由4类拓展为6类重点对象,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我省将危房改造与改厕、抗震、无障碍设施、污水治理等内容相结合,引领美丽宜居村镇建设,全年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2.8万户。
安乡县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很重,该县2021年累计实施危房改造1945户,其中抗震改造1200户,占到全省抗震改造的八成左右。安乡县住建局局长蹇尚斌介绍,通过推行“代改代建+农户自愿+改造清单+工匠实施”方式,有效推动了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该局还委托机构设计了本地特色浓郁的房屋图纸15套,让农户有更多自主权,获得各界好评。
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我省从保障贫困农户住房安全,向保障所有农户住房安全推进,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消除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截至目前,我省完成2612.9万个农村房屋建筑图斑调查,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了精准底数支撑。
清污治理 补齐短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令人神往。放在更大的视角,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仗”。
农村“厕所革命”全面铺开。我省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将农村改厕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不少农村积压多年的垃圾堆,也得到了彻底清理。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步入第三年,全省914个乡镇实现污水收集处理。破解“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全省不少乡镇选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大分散、小集中”模式,降低管网建设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衡南县针对接户管网这个建设难点,开创性地推出实施方案、技术指南、标准图集等文件,作为全省标准推广实施。
补齐短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起来。全省建成了1182座乡镇垃圾中转站。慈利县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全县26个乡镇均已设立环卫所,配齐了专业环卫队伍和车辆。湘乡市泉塘镇每天大约生产10余吨垃圾,以前要运送10余趟,现在经过压缩一车就可以拉走。
省住建厅推行市场化机制,鼓励各地引入专业化公司承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环卫作业等,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有人收、有人管。
农村垃圾治理得到了群众积极支持,湘潭市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治理村民付费机制,按“一村一策”制定付费细则,全市755个村实现村民付费“全覆盖”,缴费达到2500多万元。
资源下沉 共建共享
浏阳市竹联村的变化很大。村民的房前屋后有了花园,新建的广场上有了健身器材,旅游大巴也开进了村里,一波接一波游客前来“打卡”。今年以来,浏阳市着力打造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兴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美丽宜居共同缔造”浏阳新模式。
“美丽宜居共同缔造”把主战场放在了基层村镇。省住建厅将浏阳市、宁远县、汝城县、凤凰县纳入“美丽宜居共同缔造”试点示范县(市),省级加强资金引导,不断推动“资源下沉、权力下放、人力下移、资金下投”,鼓励群众劳力自投、资金自筹、纠纷自解、环境自清、费用自缴、设施自管,为全省美丽宜居村镇建设指引方向。
“共同缔造就是我们大家一起干,我的村庄我建设。”汝城县龙潭桥村组织“乡村振兴问计于民”夜谈会20多场,征求群众意见建议80多条,真正做到了将项目决策权交给群众。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龙潭桥村实现了水、电、路、讯、网“全覆盖”。
“共同缔造”更是一场观念和习惯的变革。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公共和集体意识。桃江县石牛江镇牛剑桥村,着力打造亦文亦旅的核心示范区。70多岁的老党员胡美良干劲很足,他带领10名党员共同承诺,除了搞好自家大院环境外,还负责打理这一带的公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