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佳俊 刘海涛
35年来,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全省广大“五老”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值此省关工委成立35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5位“五老”代表,一起走近“五老”群体。
◎ 李郁芬: 关心下一代网络阵地的坚守者
【名片】
李郁芬,女,1948年生,常德市桃源县关工委副主任。2012年,自筹资金创办全国最早的县级关工委门户网站——桃源县关心下一代网。先后四次荣获“湖南省优秀网络宣传员”“十佳最美桃源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市十佳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称号。
“当时网络刚兴起,信息鱼龙混杂,需要有正能量的引导者。”2000年,51岁的李郁芬自学上网,开通了名为“关注孩子”的个人博客,详细记录孩子们的生活和校园趣事。
2004年,退休后的李郁芬被省教育厅返聘,参与负责筹建湖南教育网。为了让贫困乡村的学校和学生得到社会关注,李郁芬在湖南教育网站上开设了《志愿者行动》论坛板块,并担任版主。2006年7月,湘南地区遭受特大洪灾,李郁芬不顾路途遥远,只身前往资兴实地采访受灾情况。由于山洪破坏了交通,她翻山越岭,坚持采访了受灾严重的5个村级小学,写下通讯《教师是灾民又是义工》,被中宣部内刊《新闻阅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使得当地学校及时有效得到救援。
2012年,李郁芬自筹资金创办全国最早的县级关工委门户网站——桃源县关心下一代网。10年来,网站以“讲好校园内外的故事,传播少年强国之理想”为宗旨,秉持大起点、大格局的理念,建立了起196人的通讯员队伍,先后培养了小记者200余人,推动全县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不断发展。
近年来,年逾七十的李郁芬仍然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网络宣传阵地,带领关心下一代网小记者们深入乡村、企业、养老院、特教学校实地采访,让孩子们接受熏陶和洗礼。此外,李郁芬还参与完成了10万余字的调研文集和6个隔代教育宣传片,持续助力优化县域家庭教育和隔代教育。
◎罗凡凤: 青少年戒毒的贴心帮扶人
【名片】
罗凡凤,男,1939年生,岳阳市政府机关关工委主任。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23年,先后7次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1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感谢组织信任,保证完成任务。”1998年,刚从岳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岗位上退下来的罗凡凤,接到市政府机关关工委主任一职任命,二话不说立下“军令状”,从此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经调查了解,罗凡凤得知8名青少年染上毒品。这些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有的甚至连父母都已经放弃。但罗凡凤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们脱离“毒海”。他逐一登门拜访,帮助家长打消顾虑,把孩子送到戒毒所戒毒。逢年过节,还带上衣服和日用品前往戒毒所探望,鼓励他们坚定戒毒决心。
罗凡凤深知,断除“毒根”的难度非常大,出了戒毒所复吸的人不少。为了帮助8名青少年彻底戒掉毒瘾,罗凡凤与家长们反复沟通,将他们送往外地亲友家进行异地观察,直到完全戒掉毒瘾后,再接回岳阳生活。
投靠亲友异地戒毒的做法取得了成功,8名青少年从此彻底远离了毒品。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罗凡凤又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他们学技术、学手艺。如今,8名青年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拥有幸福的家庭与美满的生活。
23年来,罗凡凤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最初许下的承诺坚毅前行。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罗凡凤多次协调市政府发文,市政府系统23个单位成立了关工委。在他的组织下,“十佳美德少年”“三好学生”“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好少年”评选年年举办、“敬老助残”“大手牵小手”“十佳家长评选”活动火热开展,全市社会各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情不断高涨。
◎那振亚: “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最佳宣讲员
【名片】
那振亚,男,1931年出生,中共党员,省水利厅离休干部。作为一名有72年党龄的老战士,那振亚始终把秉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作为自己的职责,积极投身关心一下代工作。2018年,荣获全省党史国史教育“最佳五老宣讲员”。
“人离休了,但思想不能‘生锈’,要紧跟时代发展。”已经90岁高龄的那振亚,每天仍然坚持读书、看报、收看《新闻联播》等“功课”,他告诉笔者,自己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947年10月,那振亚参军,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在战争岁月里,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荣立战功;在和平年代,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尽己所能出一份力。
2015年,省水利厅关工委成立,那振亚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宣讲,结合亲身经历对青少年开展革命教育,用实际行动关心青少年成长。2019年5月,那振亚准备前往厅扶贫联系点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卓福村小学开展革命教育,临行前突发疾病,住进医院。病床上的他始终记着孩子们,“这课我一定会补上。”
2019年“六一”期间,省水利厅关工委邀请卓福村全体小孩子来长沙共度节日,那振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岳麓山下,他身着挂满勋章的军装坐在孩子们中间,宣讲革命战斗史。那一刻,他如同一个播种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
这些年来,办过多少次宣讲会,那振亚已经记不太清。“小车不倒只管推”,这是那老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孟繁英: 用爱照亮回家之路的“孟妈妈”
【名片】
孟繁英,女,1958年生,民盟盟员,电信公司退休职工。2008年创建长沙市首个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社团组织——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联合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对青少年实施帮扶。先后荣获“中华慈善人物”“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中国好人榜好人”等称号,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孟妈妈”。
“羊羔也有迷途的时候,他想着回家。亲爱的孩子,不论你身在何方,孟妈妈总在青护园倚门眺望,盼着你快快回家。”走进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的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心声墙上的一段文字引人注目。
15年来,孟繁英和“青护园”的爱心园丁们一直身体力行,用行动诠释这段温情脉脉的告白。
来自常德农村的小风,4岁时父母离异,由外婆抚养长大。由于从小缺少家庭温暖,2017年5月小风误入歧途,因偷窃被判拘役5个月。孟繁英了解情况后,不仅多次前往看守所看望小风,为他送去生活用品和御寒衣物,还积极联系小风的家人,希望通过亲情唤醒小风内心的善良。在耐心的疏导和亲情的感召下,小风心底的阴霾被驱散,心态渐渐变得乐观起来。小风结束刑期后,孟繁英又为他找了份工作,帮助他更好地回归社会。
“如果当初没有您拉我一把,我的人生就不一样了。”小风在写给孟妈妈的感谢信中说道。
开展帮扶活动,走访上千户,接访上万人次,信件交流2000余封,让2000多名失足少年重回生活正轨,使浪子成学子,使瘾君子成为社区义工,使叛逆逃学的孩子回归家庭和学校。孟繁英用爱为迷途少年照亮回家之路,让他们重燃希望之火。
◎杨克昌: “功成不必在我”的老关工
【名片】
杨克昌,男,1937年生,益阳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现任益阳市关工委副主任。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26年,担任市直机关关工委主任11年,先后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这是杨克昌的工作信条。
2010年,在杨克昌的策划和推动下,益阳市直机关关工委组建成立。从此,他带领着“五老”骨干,一次次到各单位调研走访、指导工作。如今,益阳市中心城区已有208家单位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发展起了300多人的辅导员队伍。2020年,益阳市直机关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经验多、声望高,机关干职工遇到子女教育难题都喜欢找杨克昌请教。他总是不辞辛苦,上门耐心做工作。一位干部的孩子沉迷网络、学业荒废,他陪同家长到学校和孩子谈心交流,和老师、校长商量对策,每周末上门探访,还和孩子建立了通信往来。最终,在杨克昌的帮助下,孩子成功摆脱网瘾,考上了大学。
为了提高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杨克昌带头将典型经验整理编印成《岁月光华》《老少共圆中国梦》《为孩子们播洒阳光》等5本书籍,积极组织思想道德宣讲和青少年志愿活动,助推益阳创建双拥城市、文明城市。风里来雨里去,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他看来,关心下一代工作“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