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高 李淑晖
日前,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来喜讯: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及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申请获批。
这是怀化市首个医疗机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及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大大提升该院人才培养层次和科研水平,以更强大的综合实力、更过硬的医疗技术、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造福广大患者。
“一切为了患者。”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邬贤斌教授说,医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15年以来,全院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实现了向高校附属医院、国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领跑怀化地区。
强化五个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党旗指引前行路
“我们始终把党建引领放在医院发展最突出的位置。”医院党委书记邬贤斌说,医院坚持强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促使全院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该院健全组织体系,在2015年的基层上,增设7个党支部。推进“五化”建设,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编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党员活动阵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三甲”创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医院采访的日子里,听到该院党员干部去年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眼眶湿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去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生命之歌。
“我是党员,我先上。”该院140多名党员干部放弃春节休假,第一时间到岗、请战。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显示了共产党员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豪迈气概。
共产党员,急危重症医学部副主任米允仕,年过五十,却仍义不容辞随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担任六病区重症科主任,奋战了55个日日夜夜。
共产党员、医院新冠ICU护理组组长唐叶芬,长达一个多月护理重症患者和危重型患者,一刻不停与死神搏斗、抢时间。
该院体外膜肺(ECMO)团队先后被湖南省卫健委选派到娄底、张家界参与危重病人救治。
……
在党员的垂范下,全院医护人员用专业和自信、坚韧和执着、拼搏和奉献,充分诠释了医者的仁心和使命,彰显了特殊时期的大爱与担当。
该院收治的8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6名危重症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取得了“零感染”“零死亡”的良好战绩。院党委获评全省抗疫“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副书记、院长尹辉明,急危重症医学部米允仕等6人获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全省抗疫“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以“五大中心”为抓手,全面提升危重疑难疾病救治能力
——创造无数生命奇迹
今年2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科室”。
一所医院的急诊救治能力,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医院的综合水平。
2012年以来,该院率先在湘西地区成立组建急危重症医学部,统筹全院各专科资源,形成了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危重症监护、危重症早期康复全流程立体救援网络体系。
同时,该院以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建立疑难危重症病大会诊等系列核心制度,健全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优化救治流程,形成了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危急重症一体化急救体系。
2018年1月,医院开通“空中120”,迎来空地一体化救援新时代。熟练完成包括体外膜肺支持下的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目前是湖南省3个空中救援中心之一。
2019年,该院引进配置有16排移动CT、急诊实验室等先进设备的5G重症负压救护车,可以在救护车上完成各种诊断到手术救治的任务,并实现各种信息与院本部共享,把急危重症救治“关口”前移,实现边“走”边诊治,成为危重病救治和转运的利器。
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医师杨宏亮说,医院“一急一慢五中心”的发展思路满足了疑难与急危病患者从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的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诊疗服务需求,极大简化了就诊流程,提高了确诊率和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1年10月18日,12岁的小顺患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生命垂危。进医院不到30分钟,多学科团队便立即为其实施包括诊断、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全过程。10月26日,小顺成功撤离ECMO转出重症医学科病房,两周后康复出院。
成立湖南首个“高级创伤中心”,为伤者提供更多急救“黄金时间”
——提升抢救成功率
岁末寒冬,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投资数亿元的国家级创伤救治综合楼建设如火如荼。
针对过去创伤救治水平偏低的状况,2018年,该院成立创伤中心,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为湖南省重症多发创伤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并牵头成立怀化市创伤救治联盟,11家县人民医院和5家县中医院加入联盟,实行“资源共享、联席共筹、标准共建、成果共享”。
同时,高度整合院内和联盟的资源,大力开展创伤救治知识培训及相关学术交流,规范建立起区域范围内联盟单位双向转诊、协同救治的长效机制;搭建院内多学科协同诊疗、远程会诊平台,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实施空地一体化急救模式,为创伤患者的快速诊断、危险分层、合理分流、规范救治了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同时融入本院的优势学科资源显微创伤外科的断指再植及皮瓣修复技术、微创脊柱损伤3D早期重建技术、神经腔镜及腹腔镜等等,使创伤救治更及时更微创。
“患者从5楼施工工地坠落,头、胸、腹等多部位发生创伤,并且已经出现昏迷,休克,经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患者将于10分钟后到达创伤抢救室。”该院创伤中心张克云主任医师介绍,2021年 5月23日晚,接到抢救讯息后,创伤中心多学科团队迅速集结,急诊、创伤、神外、胸外、腹部外科、输血科、CT室、麻醉科、超声科专家团队全部等候在抢救室。
分秒必争,与死神赛跑。从患者进医院起到完成二次评估、开展各项必要检查,多学科病情讨论,最后诊断为“重症创伤性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血气胸、脾破裂、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到绕行急诊将患者直接送入手术室开始手术,环环相扣,整个流程不到30分钟。18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今年 ,经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专家组现场专业评估验收,该院成为全国第三个评估通过、湖南省首个国家高级创伤中心。这标志着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广大市民可通过地图搜索“创伤中心”能快速找到该院的位置、路线图以及抵达预估时间等,为伤者争取更多急救的“黄金时间”,进一步提升抢救成功率。
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诊疗技术科技创新,带动全院全面创新
——创新伴随医院发展的每一天
“围绕解决人民健康的最大需求,我们加大创新力度。”院长尹辉明主任医师说,历届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患者需要什么,医院就推动什么,医院每出台一项举措,总会问一句“患者能否因此获益”。
今年11月份,黄女士患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情况危急。
医院肝胆外科创新开展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手术,成功救治患者,再一次将微创诊疗技术推向新的高度。
“学科建设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更是医院医疗质量、业务管理的基本抓手。”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彭靖说,医院大力推动优先发展特色专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自1992年在湖南省率先开展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以来,该院一直致力于微创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朝着腹腔镜下肝胆手术等前沿领域迈进,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诊疗技术一直“领跑”怀化及大湘西地区。
如今,该院的“微创手术”,尤其是“日间手术”已惠及湘黔周边40多个县市,成了医院一张闪亮的名片。其中,腔镜微创手术占比连续两年居全省排名第一。
2021年9月9日,2岁的阳阳患右侧腹股沟斜疝(小儿疝气)来就诊,没想到当天上午做了微创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下午便出了院。小阳阳的父亲激动地说“‘日间手术’刷新了我们的就医体验。”
2021年7月,75岁的陈奶奶患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急性左心衰,同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病情危重全麻开放手术风险极大,心血管内科俞家贤主任医师团队通过精准评估与谋划,1小时内为其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陈奶奶心衰症状缓解,后续安全实施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解决了折磨陈奶奶20年的顽疾,过上高质量的幸福生活,此外房颤3D射频消融术,IVUS手术成为常规手术。
2021年8月,血管外科陈光谱副主任医师成功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第一例Castor支架置入,第一例置管溶栓/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而微创治疗Cockett 综合征……
2021年2月,怀化鹤城区74岁的尹老太太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无法行走。医院创新使用3D打印定制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尹老太太第二天便可下床走路,家属们欣喜不已:“现在的微创技术真好,我们带过来的轮椅都用不上了。”
“单孔腹腔镜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原本以为的少疤变成无疤,恢复起来也比我预想的快!”2021年3月,溆浦县的王女士接受了经阴道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由于恢复速度快,术后隔天就能下床行走,并且体表没有可见的疤痕,她大为感慨,啧啧称奇。
2021年5月26日至27日,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手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专家团队成功完成3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开启了该院心胸外科发展的新纪元。今年69岁的陈大娘,因为长期出现疲乏无力、胸闷、气促等症状,前往湖医附一医院就医,医生对她进行了全面检查,诊断她患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且冠心病三支血管狭窄达90%,必须要实施手术治疗。原本打算带老人去长沙就医的家属,得知湖医附一医院目前已经能够开展心胸外科手术,选择留在该院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术及冠脉搭桥手术;还为52岁患有心脏二尖瓣重度狭窄及左心房巨大血栓的患者实施了二尖瓣置换加左心房血栓清除术;为68岁的冠心病患者开展冠状动脉心脏搭桥术。3名患者恢复良好,均在进行康复治疗。
“医院在大力发展特色专科时,还注重加大对弱势专科的扶持,补齐学科发展短板。”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贺大璞介绍,医院为加快推进胸心外科专科发展,与实力强劲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专科专病紧密型联盟,通过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持续推动心胸大血管外科综合能力提升、能熟练完成包括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塞,瓣膜疾病,心律失常,肺癌,肺动脉高压等高难度介入与开放手术,实现了零的突破,为湘西片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优质、更精准、更实惠的医疗技术服务。
如今,医院形成了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整体跃进的学科发展新格局。以腹腔镜技术为龙头的微创技术已辐射普外科、泌尿科、妇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骨科等8个专业科室,以系列腔镜、窥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已发展到心脏介入、放射介入、消化介入、呼吸介入、超声介入等多种诊疗技术。每年数以万计的患者得到这种高科技手段的诊疗。
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该院针对病人流动性强、数量多、就医心情迫切等特点,整合医院门诊、急诊、医技、行政后勤等相关职能及服务流程,专门设立病友服务中心,解决了日常就医环节多、病人不方便、不满意的问题。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救治能力,通过机制创新,降低就医成本,通过文化创新,改善医患关系。创新,造福患者;创新,让百姓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
“医疗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而创新伴随着医院发展的每一天。”是每一个湖医附一人的行动纲领。
利用互联网科技,开展“上门服务”“全病程管理”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11月12日,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谢静萍和主管护师杨慧欣驱车5公里、爬7层楼,来到怀化城郊刘女士家,上门提供母婴护理服务。“你们的服务好温馨。”刘洋利的母亲满脸微笑地说。
2019年11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湖南省第一批“互联网+护理”试点医院,将服务送到患者身边。
近年来,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信息化智能医院,让更多的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患者得到方便、快捷、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让智慧医疗惠及广大群众。
医院相继建立实施了自助多功能服务终端,健康查体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房呼叫系统等几十个电子信息系统,使病人获得方便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极大地优化了门急诊患者的就诊流程,减少了患者的就诊环节和非医疗等待时间。
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是湖医附一人的主流价值观。医院还延伸推出“全病程管理”。医院派专门的医生和护士为患者提供服务,实现院前管理、院内诊断、连续性治疗、院后康复追踪,全程护航患者的健康。
在湖医附一流传着很多医患情深的故事。鹤城区向先生患脑出血后遗症,去年初成为医院神经内科“全病程管理”服务对象。向先生的家属说,每次一预约,医护人员都会及时上门更换胃管、尿管,指导科学用药和康复治疗等。近两年来,再也没有住过院,节约看病经费6万余元。
在向先生的家属看来,湖医附一之所以能治好许多疑难病人,除了靠尖端仪器,还因为舍得花时间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和上门问诊。
“信息化建设正为医院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春艳介绍,目前医院有10多个科室在做慢病“全病程管理”,仅神经内科就有200多个患者是“全病程管理”服务对象。
成立慢阻肺等专科联盟,推动慢性病分级诊疗及规范化管理全覆盖
——“幸福呼吸”惠万家
慢病是严重威胁百姓健康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近年来,医院推动以治病为主向以防病为主转变。
2019年1月,该院作为国家呼吸中心怀化地区“幸福呼吸”项目牵头单位,第一时间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慢病知识宣讲。同时,全力推进慢阻肺分级诊疗在区域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建立起县治、乡管、村访的慢病管理模式,促进了慢阻肺早诊早治。连续3年,医院荣获“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项目突出贡献奖。
2020年,该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的专项任务—“慢阻肺早期筛查、防治及呼吸健康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为患者提供健康数据、用药情况、反馈信息、个性化分析、人工随访、主动干预、专家指导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牡丹主任护师介绍,溆浦县一位年逾70岁的极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病情一度危急,仅去年,急性发作住院达8次,今年初通过规范化慢阻肺居家管理治疗,患者到目前都没有住过院,还能外出旅游。
截至目前,怀化市 “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已向怀化及湘西片区22个县级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幸福呼吸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为近3万人提供肺功能免费检查,并帮助约2000位慢阻肺患者实现慢阻肺居家规范化管理,为推进健康中国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分级诊疗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推动分级诊疗发展的关键模式,医联体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的重要方法。
为此,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牵头组建骨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专科联盟23个,弥补了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形成了区域内双向转诊,高效诊疗秩序,在实现同质化医疗的进程中,医院变“输血”为“造血”,发挥了“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促进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协同发展,实行“人才兴院”
——“人才梯队”正壮大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独立设置医学本科院校的直属附属医院,承担了湖南医药学院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影像等专业的教学任务以及省内外22所院校8个专业的实习带教工作,其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辐射湘西南及周边40多个县(市)区。
近年来,该院以“强内涵、重实效、创特色、促发展”为目标,坚持医、教、研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建立了医疗及科研资源的联合、开放及共用的科学管理机制,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且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推动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
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医院研究和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拥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学3个省级和23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和12个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也是湖南省第二家通过国家认证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达标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Ⅰ期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大湘西区域唯一一个认证的中心)。
一批平台的相继建立,使得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以临床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发展。2020年12月初,医院申报的“湖南省心肌损伤治疗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获得2019年度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创新平台立项,这是继2017年以来“湖南省呼吸与危重症临床医疗示范基地”、“湖南省多发重症创伤救治临床医疗示范基地”连续获得的第三个省级临床科研平台。“怀化市肝胆胰疾病微创治疗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怀化市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重症护理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及“怀化市急性肺损伤预防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先后落户该院。
近5年来,医院积极谋划,开展多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累计获批科研立项10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3项。发表科研教学论文36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19篇。
雄厚的科研实力背后,站立着一支优秀的人才梯队。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医院始终把人才兴院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培养人才。
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进修,跟踪国内外临床技术的新进展。
推进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医院逐步深化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成立内、外、妇、儿、护理等18个临床教研室,实行教学管理委员会-教研室—科室的三级管理构架。2015、2016、2017年单独招收三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连续两年结业考核通过率100%。2020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该院培养的医学生先后在全国影像、护理与临床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在30%以上。
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一系列举措催生了自主培养的专家。目前,医院高级职称近300人,博、硕士 1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津贴、省121人才、省225卫生高层次人才14人。柔性引进博士6人担任学科带头人。
大潮激流勇向前,战鼓不息东风催。站在新起点上,医院党委书记邬贤斌表示,全院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医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勇毅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聚力发展、团结奋进,努力将医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省级区域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