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湖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能力与水平

  周永根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湖南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做好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承接,对湘西湘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湖南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省应进一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和能力,协同推进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编制承接规划,谋定承接产业转移方向。应遵循国家《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湖南《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条件、资本等优势,精准把握省级规划对本地区产业布局和承接重点方向,认真做好本地区规划编制工作,谋定本地区重点产业承接方向和项目,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省级规划,并制定工作目标和对接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等。

  打造承接平台,强化承接产业转移支撑。一是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支持推动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积极探索“区中园”“小微园”发展模式,推动园区对外开展战略合作,打造“湖南产业园”“广东产业园”“五金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二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以一体化思路科学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根据产业链节点需求加快聚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推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应注重实施“云招商”“云签约”等线上招商活动。三是打造新兴产业孵化培育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利用其优势资源和科研条件,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湖南重点产业领域创办高水平、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促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有效结合。四是打造园区融资平台。建立政策支撑系统,削减产业园区投资风险;构建园区企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建立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中介服务社会化。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承接产业转移基础。一是完善交通设施建设。以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能源、信息等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以综合保税、海关监管和自由贸易等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设施为配套,加快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港口建设,形成陆运、航运和水运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二是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所需的生产、仓储、交易等承接设施场所建设。主要推动建设公共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保税物流中心、公路口岸作业区和海关配套服务、铁路口岸通关查检场所、产业园、国际商贸城等生产、交易场所设施。

  提升软实力,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引力。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制度和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二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开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快项目落地速度、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窗口服务、加强诚信建设等专项行动;三是在强化引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用工、社保、融资、简政、减税、降费、环境等配套政策,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应进尽进”;四是加强人才储备,加大力度出台招才引智措施,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软实力。

  坚持环保原则,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节能环保原则,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严格督促园区在项目引进和环保管理过程中全面落实有关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做到承接产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在产业承接过程中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点,选择适合本地的产业承接模式,不浪费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把实现产业升级当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