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沙丽娜 赵丽萍
7年前,来自娄底农村的小英(化名)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重获新生;7年后,她又在该院顺利诞下一个小生命,成为全国首例妊娠并成功分娩的心肺联合移植患者。
是什么让奇迹两次发生在她的身上?12月16日上午,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湘雅二医院进行了探访。
心肺联合移植获新生
2011年,不到20岁的小英频频出现运动后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晕倒情况,就诊后发现是先天性心脏室缺继发了重度肺动脉高压。
随后,小英在湘雅二医院接受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但继发性肺高压已经逐渐发展成艾森曼格综合征,她变得呼吸困难、经常性咯血,稍微活动便嘴唇及十个手指头发紫。按当时的情况,小英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而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终末期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幸运的是,小英与一位器官捐赠者的心脏和肺脏成功配型。2014年10月,小英在湘雅二医院接受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那次手术是一场硬仗!”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周新民教授介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特大型手术,即使在发达国家,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也不到50%。“加上小英此前动过一次心脏手术,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都特别艰难。”
为确保手术成功,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医护团队,全程保驾护航。历时5个小时,团队终于为小英完成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术后,周新民一直关心着小英的恢复情况,指导她进行有规律的复查。小英也亲切地称周新民为“周爹”,工作上、生活里的大事小事都愿和他分享。
排除“孕阻”迎新生
“周爹,我想生个孩子。”
2020年,当周新民听到小英提出这个想法时,不禁一惊。
心肺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怀孕将极大加重其心肺负担,妊娠期间可能出现心肺功能衰竭,也易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等并发症,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孕期严重感染,致使产妇与胎儿健康受到威胁。
周新民告诉她,中国尚没有一例成功案例,风险实在太大!在国外,成功分娩的案例也屈指可数,多出现胚胎停育、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情况。
“为了生命再拼一次!”不忍心让小英绝望,周新民立刻找到该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彭龙开教授和产科主任黄健教授共同探讨,决定向“不可能”挑战。
经过充分的孕前评估,小英的心肺功能良好,各项身体指标无显著异常,可以考虑受孕。可是,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小英7年来一直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对胎儿存在多大影响?
“孕前免疫抑制剂的调节非常重要,量少了,患者器官排斥的风险会增加;量大了,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也可能会造成其他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彭龙开查阅了各种文献,根据小英的情况,提前撤除影响怀孕以及胎儿发育的药物,个体化实时调整了抗排异药物、免疫抑制方案,为小英做好备孕、怀孕、生产的准备。
经过1个月的调药备孕,2021年初,小英自然受孕成功。
周密方案护新生
小英怀孕后,一个“分娩护航小组”就此成立。
医院医务部集结了产科、心血管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中心、麻醉科、手术部、护理部相关科室的专家,多次为小英开展围产期母胎心血管MDT会诊。
“整个孕期,有惊无险。”该院产科皮丕湘教授表示,从孕8周起,小英的血容量逐渐增加,至32周达高峰,小英身体各器官的负担明显加重,心率已增加到每分钟120次以上。“一方面要防止小英的移植心肺受损,一方面要防止胎儿生长受影响与畸形。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她的血压、肾功能、心肺功能、排异反应、感染等方面进行密切监测。”
选择哪个时间终止妊娠也是个难题,既要兼顾胎儿的成熟性,也要避免孕妇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我们曾定过28周终止妊娠的小目标,后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后延,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在小英和孩子之间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最后,专家们为小英“量身定制”了分娩方案,决定在孕38周时施剖腹产手术。
“有文献显示,国际上,移植孕产妇平均妊娠周期是36周,平均胎儿体重是2.5公斤。而小英不仅实现了成功分娩,还实现了足月、健康分娩。”该院产科主任黄健欣慰地介绍,11月15日上午9时15分,小英顺利诞下了一个3.4公斤的健康女婴。
“小英的成功分娩对于心肺联合移植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该院院长黎志宏表示,随着危急重症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能力不断提升,未来会有更多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