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拍照搜题”也应有“青少年模式”

  张淳艺

  教育部12月13日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拍照搜题”即是用户拍照后,系统利用已有题库给出答案。由于可以减轻工作量,“拍照搜题”类APP近年来颇受一些老师和家长青睐,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风口。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答案”等关键词,便会出现上百家相关APP。

  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有了“拍照搜题”类APP,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懒得动脑筋,直接用手机搜出答案照搬照抄,令人担忧。题目全部正确的假象,掩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影响了老师对教学效果的研判,过度使用“拍照搜题”,也会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钝化。甚至有的学生对“拍照搜题”类APP产生依赖,铤而走险带入高考考场,结果自然是悔之晚矣。

  对于野蛮生长的“拍照搜题”类APP来说,是时候规范了。“拍照搜题”类APP关键在于正确使用,扬长避短。在教育部的通知中,没有对其一棒打死,而是要求整改到位,经审核后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接下来,如何整改就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在这一点上,“拍照搜题”类APP不妨借鉴短视频、游戏平台的做法,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出“青少年模式”,在时长、功能等方面进行规范。一方面,根据题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简单的题目不显示答案,复杂的题目则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同时,对于学生用户每天的使用时长、搜题数量予以限制,避免其养成学习惰性,过度依赖外界工具。广大家长也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拍照搜题”类APP,面对孩子求助时尽可能一起思考,切勿将问题都“推给”手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