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市州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绚丽篇章

  曹  飞

  作为土家族、白族占总人口87.3%的少数民族地区,桑植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之以恒抓同心同向、抓交流交融、抓富裕富足,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绚丽篇章。

  抓同心同向,以红色精神凝心聚力。一是把牢政治方向。成立县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系列文件,将民族工作纳入政治考察、政治巡察、绩效考核、党建述职和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内容。二是用好红色资源。挖掘、编写了贺龙和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团结各族群众、积极投身革命的《桑植红色故事》;依托贺龙纪念馆、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造了一批融入红色元素的旅游小镇、民族小镇、产业小镇,获评“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三是深化示范创建。坚持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抓手和载体,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民族团结进步日”活动;建成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创建洪家关白族乡等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树立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谷国生、彭澧康等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组建“百个同心宣讲团”“百个同心乡村”“百个同心屋场”“百个同心班级”“百个同心讲习所”。

  抓交流交融,促各族群众相融共盛。一是保护传承民族特色文化。成立全县白族学会、土家族学会和湖南省第一个县级民族古籍办,抢救式收集近乎轶失的风俗习惯、文字古籍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推动“桑植民歌”“桑植白族杖鼓舞”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国家和世界舞台,对廖城、双溪桥等传统村落进行提质升级,将摆手舞、桑植民歌等送进中小学生课外课堂。二是构筑各族群众互嵌空间。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全面实现通畅通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住房安全全面保障,各族群众同市经营、同区居住、同校学习、同院就医、同台娱乐,族际通婚率超过42%。落实全县范围内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一门式”服务窗口全覆盖,梯度搬迁“阳光院”、公费定向师范生、“六重医疗保障”、禁毒“四三工作法”等一批桑植模式全省推广。三是推动各族群众协同发展。全县党员干部通过“五个到户党群朋友圈”“就近联身边带”“党群连心群”等载体,有力嵌入全县340个“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零延迟”“零距离”。与大理的洱源、祥云结为姊妹县,芙蓉桥白族乡与大理喜洲镇结为姊妹乡镇,与临近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永顺县,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鹤峰县,建立“区域交流、边界沟通、民间联动、巡逻交叉、警情互通”的协作治理机制。

  抓富裕富足,让绿色生态流金淌银。一是厚植绿色本底。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要求;深入开展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全面落实四级河湖长责任制,加快澧水、酉水两水风光带建设。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成功创建,被评为“中国好水”水源地,有效带动旅游产业链从业各族群众3.1万人就业增收。二是做强生态产业。张桑高速、黔张常高铁、在建的桑龙高速和规划中的桑鹤高速进一步完善了运输网络,以茶叶、粽叶、烟叶、生态食材和药材为主体的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各族群众”的模式让5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6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86家家庭农场在桑植扎稳了脚跟。三是紧盯高质量发展。坚持“四优四汰”用人方向,实施“雁回帅乡”人才回引工程,开展“四看四比”主题活动,从政策上持续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对在外人才的吸引。推进财税、金融、国企、商事制度改革,加大企业融资协调服务力度,加快园区建设,不断做强做大现代产业集群。

  (作者系桑植县委书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