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地处洞庭湖腹地,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湖,素有“洞庭之心”的美誉。
作为传统的养殖型湖泊,大通湖一度沦为一个大型“精养鱼塘”,加上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大量入湖,大湖水质急剧退化到劣Ⅴ类,湖体自净功能逐步衰退。
2019年,省第6号总河长令下发以来,益阳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积极履行属地主体责任,综合采取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环湖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大通湖治理与保护工作合力。
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和市长、市总河长多次深入大通湖流域开展调研督导,坚持一月一调度,推进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工作落实。大通湖市级河长及市河长办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对大通湖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指导。
通过实施“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等措施,制定《大通湖流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强力推进大通湖流域“截污、垃圾治理、大型养殖退出、清淤清废、禁捕禁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七大攻坚战,大通湖水质已稳定退出劣Ⅴ类。
为根治恶劣水质,大通湖区还着力加大了截污减排和流域疏浚力度,禁养区内51家畜禽养殖企业已全部退出,临湖 1000米范围内 2.44 万亩精养鱼池全部完成退出;在流域范围内全面完成了无害化厕所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流域禁“磷”工作及沿线乡镇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管理;流域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成;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全面推进集镇污水处理站和乡镇建成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 85%以上。大通湖区还加强了对入湖水系的疏浚工作,实现大通湖与周边水系自然连通,通过调度五七河枢纽补水工程和明山、大东口电排大力实施引水活水,真正实现了大通湖“活水”目标……加强河道保洁,做到河湖垃圾、沟渠水葫芦等应清尽清,确保水面及沿岸清洁。
为从源头上根治水质问题,大通湖区在增绿上下功夫,通过大湖水生植被种植、环湖沿岸植被带恢复等工程,大湖水生植被恢复超4万亩,沿湖植被带修复超65%,湖内水生植物达17种之多,大通湖由原来的“水下荒漠”蝶变为郁郁葱葱的“水下森林”。在入湖湿地生态截污的同时,依托湖滨沿岸风光带,发展了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河湖资源正逐步转化成了助推群众致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统筹考虑大通湖水环境治理与发展需要,着力推动大湖周边产业生态转型,引导临湖精养鱼池转型升级,推广“水草+虾”“水草+蟹”等生态高效种养产业,目前临湖塘渠水草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同频共振。
通过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大通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通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2019年,大通湖水质摘掉了劣Ⅴ类帽子,2020年大通湖实现Ⅳ类水质目标,其中6月、12月达到Ⅲ类,大通湖总磷浓度均值为0.097mg/L,较2019年均值下降20.5%。今年10月,大通湖国控断面水质监测为Ⅲ类水质。如今,大通湖水草茂盛、鱼类繁多、万鸟翔集。
(郭畅达 潘文秀 李哲嫣 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