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11月16日,国美内部发布的一份《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在网络上流传。文件显示,在8月30日-9月3日期间,国美总部针对非工作流量信息进行统计排查后,发现部分员工在工作区域内占用公司公共网络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根据公司规定,公司对11位员工进行了通报和相应处罚。
企业为了防范员工上班“摸鱼”,对员工工作时间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管,履行自己的管理责任,本无可厚非,但从通报内容看来,细致到非工作流量的具体分配,对员工使用了哪些软件、消耗了多少流量进行监控,并且公开通报,已然有侵犯员工隐私之嫌,让人背后一凉。
防范员工上班“摸鱼”,通过严密监控统计员工“非工作流量”,无疑是“下下策”。这样的做法不仅未必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凸显了企业管理上的短板。当下,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在非办公时间使用个人手机办公是常事,办公时间内偶尔休闲放松也在情理之中。正如网友所言,如果严禁员工上班时间“摸鱼”,下班后公司对员工的“打扰”是不是也应该彻底杜绝?完全凭借流量分配来判定员工上班是否“摸鱼”,有失客观公允。
企业管理,既要从严也要人性化。对员工严格管理,同样也需要确保员工包括休息时间、年假待遇在内的福利能落到实处;员工也应该在合理调整休息时间的同时,确保不打折扣地完成自己应做的工作。既要坚守“严抓考勤”的管理思路,又须在日常管理中传递人文关怀,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提高工作的效能和质量。当企图用监视和公开员工流量信息这种流于表面的管理手段震慑员工时,无论员工是否存在“摸鱼”行为,企业都该好好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