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菡
通讯员 肖萍
【文化解说】
益阳明油纸伞
被誉为“湖南民间伞艺活化石”的益阳明油纸伞,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曾与益阳小郁竹艺一道进贡京城,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其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集篾匠工艺、绘制工艺、裱纸工艺、油漆工艺等于一体;成品色彩鲜艳,多绘有花卉、山水、人物等,具有民俗、民族工艺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2016年,益阳明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守望故事】
11月6日,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早禾村,益阳早禾工艺美术伞业公司。暖暖的阳光洒在一簇簇明油纸伞上,明晃晃甚是亮眼,皮纸、丝绸、丝绢等材质多元,枣红、湖蓝、墨绿、橘黄等颜色各异,金鸡报晓、喜鹊红梅、牵牛淡月等花纹精美。
这些伞,大的直径达5米,小的不过10厘米,大大小小的伞面琳琅满目。“从专门的雨伞,到作为旅游纪念、家用装饰、艺术收藏、表演道具的伞,一应俱全。”益阳明油纸伞省级非遗传承人、公司董事长曹正新说,做伞,最初是想将祖传手艺流传下来,现在是要发扬光大,让益阳明油纸伞再次风靡全国,畅销全球。
千年伞艺,勤学苦练
“明油纸伞,保存妥当,可用百年。”曹正新撑开一把直径足有2米的大伞,伞面上鹤与松栩栩如生。“这把‘松鹤延年’伞,还是我爷爷那辈流传下来的。”曹正新脸上洋溢着自豪。
今年59岁的曹正新,是益阳明油纸伞第12代传人。他出身制伞世家,从小随祖父、父亲学习制伞。
“我10来岁就学做伞骨。明油纸伞基础工序有72道,做伞骨占了32道,期间要用10多种手工打造的刀具,锋利无比,易伤到手。”曹正新说着,伸出左手,道道陈年伤痕赫然在目。
1986年,曹正新进入村办企业益阳县早禾伞厂,拜师老艺人,将选竹、上伞面、绘花、上油等其他制伞工艺学到手。
选竹,须选3至5年、竹身均匀、竹节平整的桃江南竹。为挑选好竹材,曹正新一年四季往深山里钻。
“选好竹,做好伞骨,再以上好的安化皮纸做伞面,上等的松木做伞头,常德、湘西的桐油熬好后刷于伞身,就成了。”曹正新学到了制伞技艺,也见证了益阳明油纸伞的辉煌:来自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订单源源不断,益阳县早禾伞厂高峰时年售伞逾100万把。
兼容并蓄,气象万千
“挑战不可能,才成就了益阳明油纸伞的兴盛。”说这话的,是曹正新聘请的艺术顾问、烙画工艺大师卜学文。
时间回到1992年。在尼龙雨伞冲击下,益阳县早禾伞厂订单骤降,最终倒闭。曹正新不愿老手艺凋敝,雇几名村里老艺人,租一处废弃小学为厂房,自己开办公司。当时,益阳仅剩曹正新的早禾伞业、赫山区福利伞厂经营益阳明油纸伞。
做雨具伞的老路行不通,曹正新转向旅游礼品市场。他将做伞面的材料由皮纸改为丝绸、丝绢,刺上梅花、桃花等图案。新制伞在韶山、岳阳楼、张家界及黄鹤楼等旅游景区打开市场后,曹正新又瞄准旅游纪念品批发市场,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一炮打响。开似一团明月,收似一支蜡笔,小巧玲珑的旅游礼品伞备受青睐。
一时间,福建、江西、台湾及省内客商上门洽谈合作,年产伞具100多万把。不过,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同质化竞争加剧,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但曹正新没有放弃。
转型势在必行。12年前,在益阳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一次艺术交流会上,卜学文的烙画引起曹正新的关注。烙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木板、树皮、葫芦等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曹正新请卜学文在益阳明油纸伞伞把上作烙画,卜学文觉得不过瘾,尝试在伞面上作画。
用600多摄氏度高温的烙铁在纸上作画,简直不可思议。两人不知烧坏了多少画纸,才试验成功。他们合作的烙画艺术纸伞作品《春风》,在第六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获铜奖,与《荷谐》等3件作品一道以单幅4800元的价格被韩国客商收购。
一花引得百花开。曹正新和卜学文合力,将剪纸、女书、蜡染、扎染、湘绣、烙画、国画、雕画等传统工艺融入益阳明油纸伞制作工艺中。守正创新,益阳明油纸伞由专业雨具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2014年被泰国总理指定为收藏文化产品,被全国妇联指定为重大会务和对外交流活动用品。
开枝散叶,满园芬芳
“我这一辈子都在做伞,不想让传统手艺失传,愧对祖宗。”曹正新说,儿子曹军是接棒者。
切纸,是益阳明油纸伞一道重要工序。一刀下去,500张纸要整整齐齐全部切开,考验操刀者的手上功夫。曹正新手把手教,父子俩拿着练习纸一整天一整天地切,曹军右手虎口生了水泡,戳穿了,咬着牙继续练。
熬桐油是门技术活,在熬制的近1小时里,须臾不能走神。一次,曹军在倒桐油时失了神,温度达300多摄氏度的桐油洒到脚上,把他烫伤了。
曹正新还让曹军拜师卜学文,苦练烙画技艺。曹军20多岁时,就已掌握益阳明油纸伞制作核心技艺,被确定为第13代传人。
苦寒过后更芬芳。这些年,曹正新带着曹军参加各类展会和比赛,屡夺大奖。
为让益阳明油纸伞发扬光大,曹正新收了6名徒弟,个个开起了伞厂。益阳市赫山区光明工艺伞厂负责人贾凯,就是曹正新的得意门生。他以白土布为伞面、铁棍为伞骨的新式明油纸伞,可承重40公斤的成人,是杂技表演市场的抢手货。
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曹正新在益阳市博物馆、赫山区博物馆、早禾村村部分别开辟陈列馆,展示益阳明油纸伞的独特魅力。他还累计接待近万名学生到陈列馆参观,到工厂试做简单伞具。
眼下,曹正新正着手将益阳明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出书,目前已收集文字资料2万多字,图片近100幅。
■专家寄语
将传统技艺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作家 雷德高
据《益阳县志》记载,益阳明油纸伞历史逾千年。解放初,全县境内有制伞社150多家,是县内一大支柱产业。制作需经72道工序,其制作技艺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上世纪90年代初,尼龙雨伞风靡世界,传统雨具明油纸伞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当制伞厂纷纷倒闭时,曹正新却痴痴坚守,并让明油纸伞重获新生。曹正新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在传承中大胆创新,瞄准旅游纪念品、装饰品市场,改皮纸伞面为丝绸、丝绢绘画伞面,又创制出烙画伞、女书伞、剪纸伞、扎染伞等,赋予益阳明油纸伞更多的文化内涵,重获市场青睐。最令人欣喜的是,曹正新倾囊相授,后继有人,让儿子接棒成为益阳明油纸伞第13代传人,徒弟也自立门户开伞厂。曹正新还开馆展示明油纸伞,带领学生参观学艺。
有了一批像曹正新这样的人痴心守望,相信益阳明油纸伞一定会市场长红、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