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拉开了义务教育“双减”序幕。实施“双减”政策,对于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保障“双减”政策有效实施,需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科学、高效的作业设计为抓手,打好“双减”政策落实落细“组合拳”。
以课标为准绳,精准设计作业。“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作业总量与时间都做了详细规定。在限定时间内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的目的,中小学教师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设计作业,做到少而精。首先,教师应明了哪些作业可解决“懂”与“会”、“熟”与“巧”问题,哪些必做、哪些可选做,哪些是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创造型作业,力求作业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科学有效;其次,为避免出现各科教师因互不通气而竞相布置作业加重学生负担的状况,学校可成立由班主任老师牵头的统筹小组,整体协调学生作业总量,力戒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真正让学生“精做”作业。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由于学生们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差异,导致其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尽可能从作业内容、形式及要求等方面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分层设计作业,改变传统以中等生为标准的“一刀切”作业模式。为优等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发展深化题;为中等生设计难度适中的巩固练习题;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难度较小的基础题。真正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样化作业。为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给学生新鲜感。一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作业可以是教材内容上的,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拟订的;可以是单一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二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作业可以是文字性、操作性、视听性、口头性的,也可以是表演性、游戏性的;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识记性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课后复习,也可以是课前预习,还可以是“练习”“思考”“查找”“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小活动”等多种形式。三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完成方式。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甚至可由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完成;作业可当天完成,也可多天或者一个学期结束时完成。
整合校内外资源,设计开放性作业。“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更应注重内容的多维度和形式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作业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也不局限于课堂知识,而是尽可能创设多作业场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其次,作业设计应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挑战教材、挑战权威的勇气,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此同时,作业答案应突破条条框框限制,体现开放性。开放性作业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可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学校、家庭、社区蕴含着丰富的作业资源,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充分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能独立完成适合自己学识水平、与自己生活环境贴近的作业。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价值,还能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人特质、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鼓励学生以家庭劳动、阅读体验、体育活动、艺术欣赏、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试起来、创起来;让作业从教室“走出来”,让学生从课桌中“解放出来”,把“写作业”变成“做作业”。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