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清江
老龄化高峰即将到来,养老问题广受关注。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尤其凸显。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大量人口外流,造成农村家庭日渐“空巢化”。囿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很多留守老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在业比例高;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务工,不少老年人健康保障面临窘境,往往导致小病拖成大病。
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社会,养老社会化是必然的趋势。这主要在于养老社会服务相对家庭单元的养老,服务供给更集约、效率更高。近些年,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养老难的问题,初步构建起了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配套,家庭、政府与市场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
与城市的养老不同,目前农村的养老服务总体而言还比较薄弱,主因是相对于城市养老服务的组织相比,农村养老的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收入低,养老金少,缺乏相对成熟的服务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比较分散,简单照搬城市养老运作模式成本更高,受制于公共投入,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几乎难以发育。
当然,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也有其优势,如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低、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可以自给,农村是传统的熟人社会,这些给低成本互助式、田园式半居家的集中养老提供了可能。如以村为单位,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或利用民居改造、或利用集体土地兴建一些养老的院落,相应配套制餐、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设施与服务人员,为周边的留守老人提供集中食宿与照应服务。
因此,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还是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关键则是如何组织起来,而不能放任自发。首先,政策层面应相应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扶持,既要对农村养老设施配套给予扶持,也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老人养老、医疗、文化服务相关的保障,缓解农村老人养老经济不宽裕的瓶颈。其次,要强化村级组织养老服务的组织责任,更进一步引导村级组织管理向服务的转型,结合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完善乡村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