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哲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体育课再次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日前有媒体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不喜欢校内体育课。原因主要在于,即使很多中小学的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充足建设,但课程内容仍停留在老三样——跳绳、跑步、立定跳远,孩子觉得枯燥、无聊,没有吸引力。
“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湖南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完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积极发展幼儿亲子体育、积极推广系列趣味体育活动等。可以说,把体育课上好,早已是制度共识,有待于广大中小学进一步贯彻落实。
开足上好体育课,应是“双减”改革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旨在解决目前中小学生中出现的身心健康的问题。学校体育课建设理应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担负起更多职责。“双减”政策实施后,不少中学生周末都转战各类体育培训班,篮球、足球、击剑、游泳等,形式多样、不亦乐乎。中小学体育课教育形态完全可以与时俱进,赋予课程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让体育教育更加契合青少年兴趣所向、成长所需,才能引导鼓励他们动起来、跑起来,进而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尤其要祛除过往“天气不好就不上”“文化课这阵子学习任务多就取消体育课”的陈旧观念,让校内体育课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健康不能忘。体育本质上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居于教育系统的重要位置,“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开足上好体育课提供了契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作为,让体育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纳入教育体系,推动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为青少年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石,成长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