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牢记殷殷嘱托,奋力谱写湖南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一瞬成“网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朱光远 邓生祥

  乘坐电瓶车,沿着7.5公里长的绕“大沙洲”旅游道路缓缓前行。经过1500多亩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肉”感十足的红、绿辣椒压弯了一棵棵辣椒树,1米多高的茄子树上硕果累累,猕猴桃、生姜长势良好,又一波的收获到来了……

  9月上旬,记者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置身这片红色热土,一场以红色为引领带动绿色发展的新风扑面而来,一幅“红绿”相间、比翼齐飞的产业振兴画面正徐徐展开。

  在新建成的沙洲游客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游客抵达后,统一乘坐景区的电瓶车,游览沙洲、秀水、韩田、五一等“大沙洲”。初心干部学院、红旅拓展基地等项目基本完成了扫尾工程,大沙洲红色旅游将增添新内涵。

  自去年9月以来,全国各地众多党员干部群众走进沙洲听故事、寻足迹,悟初心、受教育,沙洲日均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

  日益红火的红色旅游,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家做客,看了厨房等,还问我生意如何、生活过得怎么样,悉心的关怀让我们一家倍感温暖。”“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介绍,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他家土菜馆最多时一天接待60桌客人。受益的不仅是朱小红,目前仅沙洲村就有餐饮店11家、民宿7家、特产商店30家、摊位135个……

  记者跟随游客的脚步,来到沙洲村民俗文化广场时,只见各个摊位上都摆满了柰李果脯、桃胶、黑花生等土特产。从株洲市过来的黄先生一家正准备返程,自驾车后备箱里,装满了刚买的土特产:“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给沙洲村的农产品‘代言’,游客们到沙洲后必带点土特产,回去跟亲戚朋友分享沙洲的红色文化,再请大家尝尝沙洲绿色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到沙洲村民俗文化广场时,径直来到了我的摊位前,详细询问我卖的土特产。”沙洲村民张上样开心地回忆道,习近平总书记对桃胶问得很仔细,也很关心各种土特产的销售情况。“现在我们的柰李果脯、桃胶经常卖到断货。”

  夜宿沙洲村,伴着滁水河潺潺流水声入眠。第二天,记者起了个大早,赶到农旅融合示范基地时,沙洲村民林小江和10多位农民已在地里忙活了许久,刚刚摘下的几十箱紫红色长茄子新鲜饱满,格外诱人。

  “一天能摘多少茄子?”记者问道。

  “每天4000公斤左右吧。”林小江一边抬手擦去额头的汗,一边笑着说,这些茄子、辣椒除了供应本地餐馆外,大部分都卖给“兴盛优选”等电商、走向粤港澳地区,销路不成问题。

  作为汝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示范项目,沙洲农旅融合示范基地产销两旺,今年已实现产值780多万元。

  郁郁葱葱的果园里,黄金柰李、猕猴桃等水果和茄子、辣椒等蔬菜套种在一起,青红紫绿,一派生机。记者抬头望去,耕种者们脸上挂着汗珠,也写满了幸福——去年沙洲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比几年前增长了3倍;村集体收入也从几乎为“零”提高到56万元。

  眺望四周,满眼青山绿水,错落有致的村庄正焕发出更加秀美的风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