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践行三高四新战略 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帅军:矿老板转型种出“致富果”

  临武县万水乡大汉村罗汉果基地,老板邓帅军正在查看罗汉果长势。 胡志锋 摄

  9月12日,临武县万水乡大汉村罗汉果基地,一片片梯田碧绿如茵,一排排架子错落有致,鸡蛋大小的罗汉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月底首批授粉的罗汉果就可以采收,预计产值70多万元,虽然没有以前挖矿来钱快,但是种罗汉果,等于是在山上开了个‘绿色银行’,心里踏实多了。”基地负责人邓帅军高兴地说。

  32岁的邓帅军是万水乡大汉村村民,初中就辍学去了三十六湾打拼。三十六湾位于临武县香花镇、万水乡等地,面积48平方公里,已探明有锡、钨、铅、锌等9类32种共生矿产,潜在价值1500亿元。

  “上世纪80年代,当地及周边县部分群众掀起上山采矿热潮。”郴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武分局的同志介绍,到2005年底,矿区共有矿点106个、选厂80家、毛毯厂2900余家、大小尾矿库16座,从业人员来自9省32县约10万人。邓帅军就是在这里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0年,三十六湾、甘溪河地区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7大片区之一,被省政府纳入“一号重点工程”。

  期间,临武县实施“休克疗法”,关闭、炸毁非法矿点1170个,拆除、炸毁机械设备3500台(件),拆除厂棚2870间,遣散从业人员10万人(次)。

  2017年,临武县按照“固本清源、先上后下、产业转型”的思路,先后投入60多亿元,采取打非治违、砌墙挡石、拦河阻沙、覆土还绿等措施,逐步对三十六湾矿区、甘溪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此时的邓帅军面临转型之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位老中医说罗汉果药用价值高,经济价值也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邓帅军外出考察学习、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罗汉果种植行动。

  如今,邓帅军种植罗汉果的面积达到1500亩,年产值650万元。他还带动周边花塘乡石门村、西瑶乡新塘村、汾市镇麻城村、南强镇安富村等地的村民种植罗汉果,平均每户增收2万元。

  邓帅军转型带领群众种植“致富果”的故事,在当地成了美谈。近年来,临武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加大资金扶助、技术指导力度,引导、鼓励“矿老板”投身规模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争当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一大批“矿老板”实现从“地下”向“地上”转身,积极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转型。

  (胡志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