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芬
【名片】
石灵芝,女,汉族,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教师。从教32年,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故事】
今年50岁的石灵芝,对自己当年在村小上学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个年代条件很差,下课后我们都趴在地上玩泥巴,班主任李老师会在上课前准备一盆温水让我们洗手,嘱咐大家别弄脏了书本。雨雪天气,同学们都穿着棉鞋走山路上学,可教室外总是早早生起一炉炭火,李老师会摸我们的脚,湿了就让我们先把脚烤暖……”9月1日,当石灵芝回忆这些往事时,眼角泛泪,眼神中却流露着被宠爱的幸福。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从那时起,她就默默许下心愿,长大后要成为像李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1989年,18岁的石灵芝如愿站上了讲台。
当时的湘潭县河口乡中心小学条件十分艰苦,石灵芝一个人住在简陋潮湿的宿舍里,乡间经常停电,她常常依靠一盏煤油灯,备课、检查作业。老鼠到处跑,蚊虫满屋飞,用水要到1公里外的水塘去挑,可她依然干劲十足,从不觉得苦,一心只想着如何上好课。
教二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让孩子们直观清楚地理解小壁虎是如何“挣断尾巴”的,她在夏天的晚上,忍受旧式旱厕难闻的臭味和蚊子叮咬,一直守到晚上十一点多,在厕所抓到了3只壁虎。
凭借这样的热情,才参加工作3年的石灵芝便被评为湘潭县青年教师标兵、湘潭市优秀教师。她有了更多去城里学习的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初,石灵芝看到城里学校有电教室,便想方设法到处找录影带,并把家里的电视机、录像机搬到课堂上,让农村孩子也能通过屏幕看到课本上所描绘的广袤草原、美丽的五彩池……
当时电视机又大又笨重,石灵芝就借来三轮车,丈夫在前面踩,她在后面推。“孩子们只要看到三轮车来了,远远地就迎出来,欢天喜地乐得像过节一样。”石灵芝回忆说,从家到学校三轮车要踩40多分钟,但夫妻俩一点都不觉得累。
2000年,石灵芝作为优秀人才选调至韶西逸夫学校。这是一所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学校,生源有来自城里的,也有农村的。石灵芝很快注意到,农村的孩子普遍自卑、寡言、敏感,这让她很心疼。
“那时学生心理健康远不像现在被重视,我想为这些农村的孩子做点什么,又束手无策。”石灵芝说。她购买了心理学相关书籍,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学校设立“悄悄话”信箱、“心连心”聊天室。
自认为“不会唱歌,又不会跳舞,像一只丑小鸭”的学生莎莎是聊天室的常客,石灵芝经常表扬她字写得漂亮、学习认真、写作能力强,“我相信你一定会蜕变成一只美丽、自信的白天鹅。”渐渐的,莎莎学会了欣赏自己,变得阳光,后来远赴德国留学。
2012年,已是韶西逸夫学校副校长的石灵芝,毅然辞去副校长职务,到金庭学校当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任313班的班主任。
当记者问及原因,石灵芝说:“做副校长有很多行政事务,学生们经常会找不到我,我就想做一名纯粹的老师,跟孩子们在一起。”如此简单,却让人肃然起敬。
313班59名学生,有60张课桌,教室最后面一张是石灵芝的。跟这群孩子在一起6年,她拍了2万多张照片,记录了140多万字,不曾遗忘每一个孩子。
“每个学生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个学生都可以如星星般熠熠生辉。”石灵芝笔记本上的这句话,她用爱践行了32载。而学生们写给她的摞满了两柜子的书信,是她心中最珍贵的宝物。
■记者手记
人民教师的意义
刘芬
2019年3月18日是石灵芝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她走进人民大会堂,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我对总书记说,我来自湖南湘潭,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总书记一边和我握手,一边微笑着向我点头。”回忆起跟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瞬间,石灵芝仍兴奋不已,“我庆幸自己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感到十分自豪和无限荣光。”
也是从那时起,她感觉肩头的责任更重大了。
石灵芝认为,被善待的孩子,定会善待社会。而小学教师就应该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播洒下真善美的种子,陪他们奔向更广阔的远方。
石灵芝说:“我只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想通过自己影响更多的老师。”
这就是人民教师的意义,楷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