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果蔬园里“钱景”好
——衡阳市蒸湘区高碧村见闻

  上图:8月30日,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高碧村。

  上图:8月30日,高碧村果蔬基地,农户展示“阳光玫瑰”葡萄。本版图片均为张险波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曦 聂沛 通讯员 陆意

  【村情概貌】

  高碧村位于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西北角,丘陵地区。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共4534人,总面积6.7平方公里。2014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654人。通过发展果蔬种植产业,2020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

  【现场见闻】

  8月28日上午,记者驱车沿衡西快线,前往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高碧村。进村不远,就看见连片的果蔬种植园。

  处暑已过,果蔬“旺季”逐渐降温,但眼前的果蔬园里依然热闹。丝瓜藤蔓爬满竹篾架,果实长条饱满、头戴黄色“花帽”,昂首挺胸;冬瓜绒毛褪去,披着白霜藏在叶里,深沉含蓄;一旁的葡萄地里最是火热,绿莹莹的“阳光玫瑰”散发着浓郁果香,等着游客来品尝、采摘。

  高碧村曾经是贫困村,近年来凭借城郊区位优势,发展高品质特色果蔬种植产业,成了衡阳市的“菜园子”“果篮子”。产业兴起,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起来。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还要15箱‘阳光玫瑰’?好嘞,下午就给你送去!”在高碧村果蔬基地一侧,水果种植大户彭和平挂断电话,忙着去葡萄地里指导工人采摘装箱。

  彭和平说,他种了“甬优”“巨峰”“紫甜”“京香一号”“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葡萄,其中“阳光玫瑰”采摘期最晚。眼下,市场上的早熟品种葡萄陆续下架,晚熟的“阳光玫瑰”就成了俏货,每天有大批订单上门。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不愁没有销路。”彭和平给记者讲起自己的“生意经”。

  彭和平是衡阳城郊最早种植葡萄的农户之一。“以前市场流行‘夏黑’,卖30元1公斤,甜味佳、水分足,但皮不好剥,有点像提子。果皮口感很涩又不能吃,慢慢被市场淘汰了。”彭和平说,那时候他就开始去山东、广西等地学习,找市场欢迎的新品种,学习水果种植管护新技术。

  “阳光玫瑰”就是彭和平找来替代“夏黑”的新品种,口感像提子,肉质紧实清甜,但皮比提子好剥,1公斤可卖40多元。

  “葡萄好不好卖、价格高不高,不只看口感,还要看卖相。”说话间,彭和平从藤蔓上摘下一串“阳光玫瑰”,拎在指尖旋转一周,展示给记者看。

  葡萄串的主枝干粗壮硬朗,外面被一颗颗翠绿的果实紧裹住,身材“修长”又“饱满”。相较以往紫红色的葡萄,青皮外观让它看着更加清凉可口,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

  “好看,想吃!”记者忍不住夸一句。

  彭和平闻言哈哈大笑。他自豪地说:“在衡阳,我这个品相的葡萄是佳品。不仅如此,我家的奶油草莓、红心火龙果、黄心小西瓜等都很抢手,还在地里就被预订完了。”

  彭和平也有遗憾。“早两年认识深圳一家水果连锁店负责人,他觉得我家葡萄口感很好,收购价开到56元1公斤,比本地零售价还高。但他们要求每串葡萄重量一致、颗数相当,我们还做不到。”彭和平说,下一步,他准备带人去广西学习蔬果技术,回来后组建成一支农技服务队,专门帮大家解决类似问题。

  搭上社区零售“快车”

  上午10时许,在村里“乡村嫂嫂电商三农服务站”,10余名“乡村嫂嫂”正聚精会神将蔬菜进行分装、打包、称重。

  “这些蔬菜都是今早从地里摘的,我们要赶紧分装打包,争取今晚就能送到消费者餐桌上。”高碧村党总支书记刘伟说,为进一步拓宽果蔬销路,村里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黄亮蔬菜”等头部电商企业和本土蔬菜直销平台合作,打通了田地直通餐桌的社区零售市场。

  刘伟介绍,随着衡西快线拉通,出村口不远就是高速,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我们这里不仅是多家平台的衡阳果蔬分拣点,还辐射郴州、永州、邵阳等周边城市。”他说。

  销路一打开,产业更红火,村民跟着受益。

  “从地里到餐桌,环节可不少。在地里就要净土、粗拣一次,挑出来的果蔬经过农残检测,才送到服务站内分拣打包,这又包括装卸货、净菜、称重、分拣、贴单和包装等工序,需要大量劳动力。”刘伟说。

  “乡村嫂嫂”就是高碧村对接产业发展和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的路径之一。经村支两委和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全村摸底,不少四五十岁的妇女有务工意向,于是成立了“乡村嫂嫂电商三农服务站”。

  “照看老人和小孩,出去找事做不方便。现在村里发展了产业,家门口就能赚钱,多好的事!”肖功翠是高碧村第一批招募的“乡村嫂嫂”,在电商服务站里负责果蔬分拣,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

  越是参与,越是珍惜这份事业。刘伟说,“乡村嫂嫂”起初只是想赚点钱补贴家用,渐渐地她们发现这个产业有前景,就自发开始琢磨怎么能把这个事做得更好。

  “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妇女,以前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现在已是多个小区团购群的‘群主’,每天能接不少订单嘞。”刘伟说,村里专门安排刘延凤等女性村组干部对“乡村嫂嫂”进行培训,教她们电商知识和服务技巧。

  得知下一步村里计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些心思灵泛的“乡村嫂嫂”不等村里安排,开始自发清理道路两侧杂草,打扫村组卫生,并在房前屋后种上桂花、月季等观赏植物。

  “现在村里人把精力放在产业发展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越过越好。”刘伟说。

  ■记者手记

  把特色做足,把优势做强

  唐曦

  高碧村位于衡阳城郊,全村仅有耕地2802亩,人均不足0.62亩。如何使土地效益最大化?高碧村给出了一张优秀答卷: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高碧村结合地缘优势,将全村土地连片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种植特色蔬菜和水果。还在引进新品种、改良口感品相、创新销售形式上狠下功夫,不断把特色做足、把优势做强,让自己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高碧村将产业发展与村民利益紧密结合,积极引导村民投身产业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村民从“赚点小钱”萌生出“做强产业”的念头,推动了村集体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也为特色产业后续发展积蓄了动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