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奉献写就老兵传奇
——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高玉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施泉江 通讯员 陈兵

  他是一名普通的维修技师,也是一名老兵,更是一个传奇。他以咫尺空间为战场,苦练内功,32年磨一剑,一招制胜,决胜千里。他将一身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友,徒弟遍布全军各个维修领域。

  他是战略支援部队某大队一中队四队一级军士长高玉华,部队人称“老高”。

  参军32年,坚守5座大山,精通50余种装备的操作与维修,数十次参与重大施工任务,15次担任战区(军区)教练员,带出500多名业务骨干。为了部队的需要,他2次延期服役,把最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橄榄绿”。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2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

  今年7月31日,高玉华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老高这一锤子,至少价值7000元”

  7月下旬的午后,热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地面温度逼近40摄氏度,一双沾满机油的手在车厢前盖内快速操作,铁器敲打声持续响起,汗水迅速湿透迷彩服。

  “发动机故障排除完毕。”停下手中的动作,高玉华瞄了一眼时间,不到10分钟。在战略支援部队驻湘某部运输任务现场,面对核心物资车辆的突发故障,高玉华又一次完成了紧急“救火”。

  庖丁解牛数千头,游刃有余。高玉华拆解维修柴油机,也达到了庖丁的境界。

  柴油机零部件上万个,多年下来,高玉华通过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故障出在何处:“呜呜呜”,油路堵;“咕咕咕”,齿轮杵……高玉华把这套“耳听辨故障”的办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战友,还改造了医用听诊器,用到柴油机上,帮助操作手听得更真切。把柴油机维修从需要“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变成精准下刀的“微创手术”,检修成功率100%。

  扎根基层30多年,“耳听辨故障”这样的经验,高玉华摸索出10余条,他还参与编纂专业教材10本,总结探索快速抢修方法30余种。

  去年梅雨季,大队勤务保障连一辆封存启用的挖掘机发动后,只冒烟不动弹。连队找来地方修理厂师傅,结论是变速箱出了问题,光拆卸费用就要7000元,维修另算。凑巧,老高来连队送装备车辆,好奇地凑了上去。内行看门道,高玉华围着挖掘机转了几圈,找来一个大锤,朝着刹车片的位置轻轻一敲,“啪”的一声,再一发动,挖掘机竟开动了。

  地方师傅当场就懵了,又羞又恼,一句话没说悻悻而去。官兵们也看傻了眼,追着高班长问到底咋回事?老高轻描淡写地说:“没啥,就是最近下雨比较多,刹车片生锈抱死了。”连长激动不已:“老高这一锤子,至少价值7000元!”

  身负绝技的武林高手,可以决胜千里之外。高玉华也可以隔空诊断机械故障。

  高玉华宿舍里专门安装了一部军线长途直拨电话。这是一条“大型机械故障诊断热线”,人称“老高热线”。

  深夜11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个急切的声音传来:“老高,我们一台发电机的喷油泵卡死了,现在整个供电系统全部瘫痪。演习凌晨就要打响,怎么办?”

  “别慌,你这样……”高玉华仿佛长了“千里眼”,一步步指导演兵场上的战友排除机械故障。

  20分钟后,高玉华对着电话下达指令:“重新调整油量和参数,重装重启!”

  只听电话里“轰”的一声,传来了千里之外柴油发电机强劲的马达声。

  “你是部队转型发展的见证和楷模”

  老高并非天赋异禀。好技术都是点滴磨炼出来的。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句话说的就是高玉华。作为技师,他对技艺近乎痴迷。

  有一年年初,某部施工遇到难题,请他来研究对策。正在老家休假的他连夜坐车,第二天就出现在施工现场。

  风道低矮狭窄,高玉华弯着腰一连钻了好几天,对比图纸反复查看。地沟黑暗潮湿,仅容一人爬行,他戴上护具,衔住手电筒,将地沟摸了个遍。

  有年轻同志主动提出代劳,高玉华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咋行,到实地看过,心里更有谱。”

  一周后,按照他提出的改进方案,难题顺利破解,他却因腰椎间盘严重突出,要住院手术。

  去年疫情期间,高玉华休假归队后按照防疫规定需要隔离15天。利用这15天,高玉华解锁了一项新技能:新型配电柜维修。

  作为供配电专业的常用装备,配电柜易学难精,接线方法就有数十种,稍有不慎还会影响整个供电系统。老高不仅啃下了这个“硬骨头”,还把“硬骨头”嚼出了滋味,所有的接线方法熟练掌握,拆装柜体独立完成,学习笔记也写了厚厚一本。

  32年磨一剑,如今老高的技术已成为军内外响当当的名片。

  近些年来,随着我军装备设施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向在技术上充满自信的高玉华,有了本领恐慌。

  “再不学习,就要被战场淘汰了!”高玉华主动报名函授,自学取得大专文凭。书桌上摆满了C语言、编程入门、自动化等方面的书籍。

  连队大学生士兵李明扬是编程高手。一天,高玉华说:“李明扬,我想拜你为师,学习编程。”年龄比自己父亲还大的班长拜自己为师?小李瞪大了双眼。老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教你柴油机,你教我编程。”

  不久后,原广州军区举行单装终端标准化大比武,高玉华闯到了最后一关:自动化操作。此时,高玉华面前仅剩一名竞争对手——一位直招入伍的大学生士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初中学历的高玉华此关难过!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高玉华凭借远程操控维修上的出色发挥,以微弱优势取得了胜利,站上了总冠军的领奖台。

  表彰大会上,为高玉华颁奖的领导由衷赞叹:“你是部队转型发展的见证和楷模!”

  “只要组织不撵我,我愿意干一辈子”

  自从高玉华在全军出了名,登门学艺的“徒弟”络绎不绝。

  “一定要把兵专家的作用发挥好,引领油机维修专业创新发展!”2012年,原广州军区特批设立了“高玉华工作室”。

  工作室开设后,高玉华决心将这里建设成单位的“创新孵化器”,无论干部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手,只要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只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活”,都可以在这里操作实践一展身手。

  新兵赖南升平时爱动脑筋,一次在柴油机训练时,发现每次清洗时,滤清剂都有残留。赖南升想到可以用大气压把底部滤清剂给吸出来。高玉华听了他的想法后非常欣慰,师徒俩反复实验数百次,终于攻克这个清洗难题。

  高玉华的徒弟们都知道,老高教学有三怪:一是没有教案直接说,二是不卡时间随便说,三是学生老师一起说。

  一次,在柴油机专业教室,老高在黑板上写了17个字:柴油机怎么用,坏了怎么修,修好怎么保养。“今天我们就弄懂这三个问题。”不讲大道理、没有实物操作,就是画图讲解,深入浅出,精准高效,官兵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听高玉华讲课,那是一种享受!”中士肖本鸿介绍说。在老高的课堂,如果问题没解决可以一天不休息,如果问题解决的快,一堂课三五分钟就结束。

  更有意思的是,课程进行到后半段,徒弟们也要登台,主要讲自己遇到的新难题,分享解决的办法,还有的甚至对高玉华的讲课内容提出质疑。

  “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大家利用所学相互解答。”老高笑着说。

  今年50岁的高玉华,已将生命的五分之三献给了部队。他曾经有3次提干机会,都因为学历、年龄等原因遗憾落选,但他没有怨言。作为技术尖子,面对单位的挽留,高玉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延期服役。

  今年7月,高玉华第二次向组织递交了延期服役申请书。他说,“只要组织不撵我,我愿意干一辈子。”

  这几年,机械装备更新换代快。无论是报废的,还是损坏的,高玉华都变着法地让他们重新绽放生命,有的成为了他的教学工具,有的零部件拆卸后组装到别处。

  高玉华说:“一件件装备就像一位位投身国防建设的老兵,无论放到哪,都有战斗力。”这句话,也是老兵高玉华自己的写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