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军 黄巍 雷鸿涛
通讯员 郭飞
一股股云雾慢慢地从幽幽峡谷中向上升腾,不一会儿把景区的上空笼罩。7月24日下午,怀化市鹤城区黄岩旅游度假区大坪村奇异的景观,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兴奋不已。
一阵山风吹来,正在观景的怀化游客李艳春顿觉凉意爽爽。打开手机查看,此时黄岩气温25摄氏度,怀化城区32摄氏度。她情不自禁地赞叹:“景美、凉爽!”
同样兴奋的还有黄岩旅游度假区大坪村村民彭丽,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怀化大峡谷景区“云顶客栈”经理。看着一拨拨自驾游客进村,她对记者感叹道:“‘卖凉风’卖出了好光景,像我一样,村里在景区上班的就有87人。”
两村打“擂台”,“凉风”产业发展快
黄岩旅游度假区距怀化城区21公里,下辖白马、大坪两个行政村。辖区平均海拔85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8%。全年气温较怀化城区低5至7摄氏度,素有“怀化庐山”之美誉,“千年无一暑,百里无蚊帐”是其生动的写照。
生态资源丰富,但山多田少,无特色产业,白马村、大坪村曾同为省级贫困村。2014年,两村的人均纯收入仅有1000余元。
变化,发生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当时,黄岩旅游度假区管理处委员会和两个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重新谋划认为,黄岩气候凉爽,植被茂盛,再加上飞瀑流泉、溶洞成群的独特形态,完全可以通过“卖凉风”,走出一条休闲避暑旅游的新路。
2015年,白马村村民入股,撒下一片格桑花的种子,500亩石林花海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发展“凉风”产业,白马村行动快。大坪村也不甘落后,村民以资源、资金、投工投劳,贫困户以扶贫帮扶资金、扶贫小额信贷,外出打工回乡青年以资金等多种形式共同入股,组建成立了怀化辉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致力打造经营“怀化大峡谷”。
“两村打擂台,‘凉风’产业发展快。”黄岩旅游度假区管理处党委书记田涛介绍,目前,怀化大峡谷景区、白马风景区两个核心景点已然成形,拥有天池、玉湖山庄、3万亩鸭梨江原始次生林、风洞和钟鼓溶洞等自然风光,推出溶洞漂流、玻璃栈道等30多个娱乐项目。
农旅融合,打造“凉风”产业链
相对高差上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独特的民宿分布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阳光从云的缝隙间投射在山坡上,宁静安详。
7月25日清晨,走出白马村“竹翠山庄”民宿,来自长沙的游客方跃强沐浴着山风,开心地告诉记者,晚上凉风习习,睡得踏实。他们一行6人已经在这里住了10天,打算再住一个月。
“凉风也赚钱。”“竹翠山庄”民宿老板田小玲曾是贫困户,2018年,她开办了这家“竹翠山庄”民宿。由于民宿生意好,尝到甜头的她带着妹妹又开了一家民宿。“住宿需要预订,暑假期间,每天都是一房难求。”田小玲说。
在发展“凉风”产业过程中,黄岩旅游度假区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特色景区。
白马村村民余绍付没想到,自己“炒得一碗好菜”的手艺,在他50岁的时候也可以赚大钱。随着休闲避暑旅游的发展,他于2016年抓住商机,搞起了农家乐。
“主打菜是土鸡、土鸭和腊肉。猪是自己养的,小菜是自己种的。”25日中午,余绍付一边炒着香喷喷的鸭子,一边乐滋滋地对记者说,虽住得相对偏僻,但每周都有20桌左右,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
站在白马村一处村道上,放眼向山上望去,黄桃挂满枝头。白马村村民胡远清脸上也是挂满笑容。2017年,他种植了30余亩黄桃,去年收入10多万元。
黄岩依托景区优势和高山农产品生产延季特性,开发旅游农特产品,发展特优水果、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打造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园,举办蓝莓、玉米、黄桃等果蔬采摘节,实现农旅融合助农增收。
“这么多村民‘卖凉风’,好风景变成了好光景。今年上半年,黄岩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近年来,先后收获了‘中国美丽休闲旅游乡村’等9块‘国字号’招牌。去年,两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余元。黄岩‘全民众筹’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被纳入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田涛感慨。